【一梦出尘到诗家】梁羽生诗词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叱咤风云的白发魔女?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大中国武侠小说宗师可是一代又一代的童年回忆啊!
可是,梁羽生先生不但在武侠小说方面有着很高的建树,在诗词领域也占着一席之地。
接下来我对于《一梦出尘到诗家》和《华夏女子风华录》这两个系列的解析会更偏向于创作教学,不会像以前一样疯狂赏析着赏析那的了,当然呢我也会特别出一期教大家如何赏析古诗词来补偿一下大家

清平乐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
赶上江南春未了,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
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
这是《萍踪侠影录》的卷尾诗。
这首词,以“巧”字取胜,这也是我们日后创作所要学习的。
关键点在于下阕。
雨过天晴,这是自然之道。
“愁绪”和“柳絮”,第一眼看好像没什么,不就是借景抒情嘛!我有手就行。
但是,你不觉得这两个词的读音很像吗?
这首词有一点很不好,就是它总是在上下句用上同一个字,像“春”和“随”,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浣溪沙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情倩谁传?
梁羽生的诗词都是这么“侠气”,而且我认为啊,在三大武侠小说宗师里面,要数梁羽生的“侠”是最为有正气的。他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样,总是像上面那首《清平乐》一样,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这才是侠(金庸小说里面郭靖,杨过,张无忌也是这种人)。
看到这个“萍踪”我就想到了梁羽生写的《萍踪侠影录》(这本我好爱)。
没错,这首词,就是卷首的开篇词。
所以,今天我对概括文本的诗词发表一点看法。
我觉得啊,你要写概括的诗词,要抓住以下四点:
被概括对象的中心思想
被概括对象的踪迹
诗词结尾处需要感叹抒情或者带点议论当下社会
概括不是流水账
就拿梁羽生的这首词来看吧:
中心思想很明显就是:真正的侠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张丹枫在最后失恋,家散,国破一起奔涌而来,但还是在之后遇到云蕾,二人决定了去上辈的恩怨,喜结连理了嘛!
被概括对象的踪迹也很明显,“萍踪”直接就写在里面了,当然也可以不那么直接,可以含蓄隐晦一点。
“此中心情倩谁传”,这就是作者的感叹,因为虽然张云两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整个社会总是不能够做到这种真正的“侠”,这也和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思想差不多。
概括绝不是流水账,我们要概括的是中心思想而不是主要内容,不然我看开场诗就得了我为什么要看全书呢?留点悬念嘛!
这种开场诗就是用来吸引读者注意的,所以,感情表达一定要很到位,贵在一下抓住别人的心。当然呢,如果你想在全书的结尾那里也留一首诗词的话,最好能够卷首卷尾两首诗词能够呼应起来,不信你可以看上面的《清平乐》,和《浣溪沙》感情就是一样的嘛,有始有终。
陌上花
灯火阑珊,暗香浮动,伊人何处?露白葭苍,曾是旧时行路。
清梦已随潮咽尽,怅望家山云树。恨鸿爪还留,盟鸥非旧,又西飞去。
记宝扇求诗,香巾索字,见笑当年崔护。燕子穿帘,早入王堂谢户。
凌波微步姗姗远,肠断江郎别浦。怕桃叶桃根,他年重见,此心良苦!
这首词我们讲“化用”。
我先给大家指出来这首词化用了那里的诗句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明·李之世《赋得楚天春雁送友人》(疑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可是有人会说,这™不是抄袭吗,烂活,爪巴!
哼,你可以去看看我的第一篇专栏,虽然初来乍到,那时候整了一些烂活啊。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是每一位诗人的义务,版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说一个人能够把你的作品化用得更好,你还跟他撕破脸(当然前提那个人是尊重你),那你未免也太过自私了吧!咱们要把诗推到极致!
很多人对于化用都很羞涩啊,就算鼓起勇气化了个用也觉得好别扭,太牵强啦!
我觉得,如果要化用,千万要注意一下几点:
1.被化用作品与需化用作品文体相同,千万别化用
2.尽量别一字不漏地搬运或对原句只改动一两个字,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
3.可以采用一些在原句中起重要作用的词,切忌把用于陪衬的字词也搬上来
4.两句诗合并一句诗或一个字词或句
5.整个篇幅看去,化用部分不要超过十分之一
现在我们那这首《陌上花》来讲解一下:
第一点,很明显梁羽生所化用的诗句和这首词的文体《陌上花》不同,比如你写一首《陌上花》然后去别人写的《陌上花》那里直接搬了一句诗放进去甚至还放在同一个位置上面,那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没有真情的,你肯定是先看了别人的《陌上花》再写的,马后炮,爪巴!
第二点,这首词的化用都不是照搬,都有改动。
第三点,“灯火阑珊”,“暗香浮动”,“家山云树”都是原诗很重要的词,如果你把“那人却在”放上来而不是“灯火阑珊”,一看就知道你没有用心去写,只是抄,毕竟这么简单的、陪衬用的东西你都懒得想?
第四点,可以是同一首诗两句合成,也可以是不同的诗两句合成,比如“露白葭苍”就是同一首诗两句合成,注意尽量或者千万不要三句合成,不然别人又要说你的诗一点新意都没有,就知道化用化用化化用。
第五点,化用多了反而会使全诗没有新意。
就像我国第一个诗派“江西诗派”,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他们就是追求“字字有出处”。
所以啊,只要能够对诗词好,我都可以博采众长,当然不能不择手段啊,这不能成为你抄袭、懒得创造新意的理由!
甚至有的时候你还可以和古人想到一块去呢(指“撞车”)!给大家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千拳归一路。我以前因为太喜欢《名侦探柯南》里和叶这个角色了,所以去接触了一下她练的合气道,当我第一次看别人演练的时候,我就发现,诶,怎么觉得好像形意八卦和太极咏春(因为之前有研究过一小些理论知识)呢?要不是他们穿和服,我还真因为他练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呢!

望江南·临异境
七绝
弹剑狂歌过蓟州,空抛红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在,侠骨柔肠总惹愁。
七绝
踏莎行·张丹枫
沁园春
水龙吟
七绝两首·张丹枫
七绝三首
点绛唇
浣溪沙
只羡鸳鸯不羡仙,烽火未许换华年。玉钗重合镜重圆。
愿向江湖同展望,且从游侠拓新天。相期毋负此良缘。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七绝两首·金世遗
金缕衣
踏莎行
似水柔情,如花美眷,千秋佳话人争羡。依人燕子又归来,沧桑变了心难变。
柳絮轻扬,春风拂面,词笺不写文君怨。江南塞外一般同,碧波深处鸳鸯现。
菩萨蛮
点绛唇
浪淘沙
浣溪沙
八声甘州·杨云聪
临江仙

不过不得不说,梁羽生对于小说起名这一块,真的不如金庸,就这名字我还以为是那的三流网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