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鞠通《温病条辨》确立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

2022-12-15 10:02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吴鞠通《温病条辨》确立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三焦温病治疗原则,正式形成三焦辨证的辨证纲领,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及处方选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范例。 亦有医家融合各家辨证方法,如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所述“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诀"的观点,熔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于一炉,主张“寒温统一” 论治疫病。 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载“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指出温病新感、伏气并存,在认识上不可偏废;而对伏气温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法,王氏也有许多精辟论述。 在《温疫论》的影响下,温疫学说得以深入发展。戴天章《广瘟疫论》卷四确立治疗温疫“汗、下、清、和、补”五大治法。再如余霖《疫疹一得》中强调温疫以清为主,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为法,创制清瘟败毒饮治疫病,为温疫病的治疗开拓了新境地。 此外,刘奎《松峰说疫》记载“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秽恶之气……试观人瘟疫之乡,是处动有青蝇”,认为苍蝇是传播疫病的重要媒介,首次创立“瘟疫统治八法”,总结中国古代预防温疫之法,撰为“避瘟方”,并提到许多具体防疫措施。 晚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明确指出,空气和水是导致温疫流行的重要环节,创立以中焦病变为中心、以疫热怫郁为病机关键、以中焦传上下表里为传变形式的理论体系,治疗上以“逐秽”为第一要义,贯穿着宣、清、通三大治则,自创以升降散为总方的方剂治疗疫病。 综上所述,中医学中的疫病学说与温病学说是经过历代无数医家与疫病、温病进行顽强而艰苦的抗争才逐渐形成的。由于这些著作论述的病种较局限,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发展、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世瘟疫的治疗提供了临床借鉴。

吴鞠通《温病条辨》确立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