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腹水产生,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重要症状之一。具体来说,腹水是指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肝脏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肝内血液流出减少和淋巴回流障碍,而肝脏周围组织和腹腔内的淋巴液渗出,积聚于腹腔内,形成胀大水囊,最终引发临床上的腹水。
腹水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鼓胀,腹部压力增大,不能承受刺激,特别是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姿态(如不能长时间站立、坐或躺),以及积液量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急促、体重快速增加、嗜睡等症状。

那么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产生腹水呢?
肝硬化患者腹水产生,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水钠潴留。
肝硬化时,液体潴留的第一步是发生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能导致肝内血管变形、阻塞,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压增高,毛细血管静脉端静水压增高,水份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当门静脉压力<12 mmHg(1 mmHg = 133.32 Pa)时,很少形成腹水。研究表明断流术后腹水发生率远高于门体静脉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结果,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及始动因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
门静脉高压引起脾脏和全身循环改变致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导致水钠潴留,也是腹水形成和相对顽固的主要原因。
(3)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因而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从血浆中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腹水很容易产生。腹水的治疗白蛋白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4)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其中内脏血管扩张是肝硬化腹水,特别是顽固型腹水循环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肾功能问题,如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5)淋巴回流受阻。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塞,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当回流的淋巴液超过引流能力时,也可引起腹水。如有乳糜管梗阻及破裂,形成乳糜性腹水。
上述多种因素中,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

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目前,腹水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依靠腹腔内引流管抽气减压或行腹部手术治疗。对于肝硬化导致的腹水,消除病因是预防腹水的关键。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去饮食咸味、合理饮食。平时定期进行体检,掌握肝脏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对肝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等,有助于预防肝硬化和腹水等疾病的发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腹水是一种合并症,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病情,但不会彻底治愈,这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症状的发生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