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碚重游记(2)

2022-03-30 19:42 作者:气候学子  | 我要投稿

多“石”斋

       地铁到北碚的时候几乎正好中午十二点整,但我决定先不去吃饭,而是一意孤行地赶往离北碚地铁站不远的老舍故居,老舍自命名此处为“多鼠斋”。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兴冲冲地迈进老舍故居洞开的大门时,一道敞开的铁围挡和一台肮脏的水泥搅拌机赫然出现在眼前。而从里面的施工狼藉来看,此处应该被称为多石斋。

老舍故居现状,右边草丛里有一座老舍雕像

       据铁皮围挡上的公告,老舍故居面临严重的地质灾害风险,所以必须整修。那看来老舍运气还是挺好的,逃过日机轰炸,躲过鼠疫,连他可能从没有发觉过的“地质灾害”也从没有发生在他头上。而且看落款日期是2021年4月29日,倘若老舍故居的管理人员不是打算将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作为副业开展的话,那想必这地质灾害是很严重了,要不怎么会在近11个月后还没整修好呢。黯然退出多“石”斋以后我打量了一下故居周围,似乎老舍故居的影响从没有越过包围着它的围墙,围墙外侧倒是有一个“多鼠斋”文化培训班的灯箱广告,但双减政策下,这点围墙外面的影响怕也是烟消云散了。

        好吧,我认为休怪现今是黄钟毁弃,也莫怪历史文化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不像沈从文为湘西留下让后人(的旅游业)受益至今的《边城》,老舍好像并未为重庆留下这类优美积极和受益良久的作品。不信?请看看《不成问题的问题》和《鼓书艺人》…

北碚饮食

        好吧,我就不在老舍关于重庆的创作过多展开了,毕竟老舍自己都说过不填饱肚子哪谈什么文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吃饭。在四处略微游荡了一会,路过了好几家铺面面积不比奶茶店大多少的小面馆,顾客不止是盈门,还挤到了人行道上。每位吃面的食客都占着两张高脚塑料凳,一张坐人一张摆盛小面的海碗。

       然而我对小面兴趣不大,而且总觉得在人行道大庭广众之下吃面有如当众表演小品《吃面条》,我演不好也不想演小品,遂不打算加入当众吃面的行列。再次环视四周,见一老旧烧菜小店名曰“夫妻餐馆”,遂阔步而入。

       夫妻餐馆确实实至名归,有夫妻二人在门口轮流吆喝,点菜则是指着黑板上手写的菜单,着实古朴。

黑板手写菜单

        点了一份红烧肥肠和老豆花,共计26元,肥肠味道太一般,然而老豆花口感真的不错,软糯有弹性,虽然蘸水是又香又辣,可蘸过水的豆花吃着仍有回甘。所以突然觉得豆腐脑咸甜派争真可休矣,毕竟像我这样坚定的第三派-辣派也会为带甜味的豆花而倾倒,模糊了派别立场呢!

简简单单的午餐

    这里多说几句,北碚周围的区县中,合川有合川桃片合川肉片,壁山有来凤鱼,就连沙坪坝区都有可与南山泉水鸡一争高下的歌乐山辣子鸡,然而我从来没听说过北碚有什么特色菜。不过街上的抄手馆子倒是真的多。

(未完待续)

北碚重游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