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季洗澡大有讲究,这几件事大家千万不要做错

2020-12-24 12:29 作者:大城小医  | 我要投稿

中医里讲冬季养生,其实就是所谓的“紧闭坚藏”。冬季是生机潜伏的季节,水结成冰,地面冻得裂开,这时候的人最好不要扰动自身的阳气,应该做到早点睡晚点起。特别是老年人,建议大家一定要等到日出之后再起床,这样可以使自身的意志伏藏,其次还要注意避免过度的寒凉刺激,保持身体一个恒定的温暖状态,更不要让皮肤开泄与出汗。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这就是中医说的养藏。

一般情况下,不少人认为冬季天气冷,水温高点、时间长点更暖身,若是紧闭浴室的门窗更暖和,频繁搓泥对皮肤好。因为这种情况下,身体是非常惬意的,一个热水澡可以给人带来身体上的舒缓与内心上的放松,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寒冬洗热水澡,但是冬季也是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这个季节洗澡,自然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稍不注意就很容易生病。

下面我们简单列举一下,洗澡中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些小常识。

看看这些洗澡的小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洗澡水温太高

热水能很好的促进体表血管的扩张,加快血液的循环,促进代谢产物排出。一般情况下,洗澡的水温最好与身体的体温差不多,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层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程度。水温过高还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压又开始下降。特别是老人血压调节机制减弱的情况下,血压下降过低会引起脑梗死。

建议:冬季洗热水藻,水温宜控制在35~40℃,再根据情况酌情调整。

误区二:洗澡时间特别长

长时间热水淋浴或泡澡会刺激皮肤,特别是在高温浴池中呆的时间过长,这时候如果浴室窗户紧闭,空气稀薄,再加上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增高,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热水能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时间过长易使人疲劳,还会影响内脏的血液供应,这种长时间处于高湿度、高温、相对密闭的环境,极易引起身体缺氧、供血不足等意外,长此以往,大脑功能也易受到抑制。

特别提醒,如果在相对封闭环境中洗澡,如果使用不当的燃气热水器,有可能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为了生命与健康,一定要给浴室留通风口,其次不要过长的待在浴室中。

建议:入浴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小时,老年人最好带板凳洗澡同时注意防滑。

误区三:洗澡时机不当

饭后一般不要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还可引起胃肠道疾病。空腹情况下也不宜进行热水浴,低血糖会使人感到疲劳、头晕、心慌,甚至引起虚脱。过度疲劳也不宜进行热水浴,以免加重体力消耗,引起不适。

为安全起见,尤其是高龄者入浴,池水不宜太满,以半身溶为宜,齐胸部以上时,会加重心肺负担。浴后应及时擦干穿衣,避免着凉,并静卧休息,补充水分。洗澡前、后喝一杯水及时补充身体水分,以免脱水。

建议:洗澡也要注重顺序,让人体调节系统有个适应过程。先冲洗脚部,待脚部暖和再洗脸、冲洗躯干,最后头部。

误区四:洗澡次数过多

冬季是阳气潜藏的季节,不宜过多出汗,以免发泄阳因此,冬季洗热水浴的频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因汗出过多而扰动阳气,不利于冬季养生。

建议:每周一次是比较合理的生理状态。

这种4种情况下不应洗澡‍

第一、饱食(半小时内)或饥饿状态(上面讲了)。

第二、很多人喜欢剧烈运动后洗个澡,我们不建议这时候洗澡缓解运动疲劳。要知道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特别的活跃,这时候洗澡非常不好,会加重人体的心脏和血管负担,严重的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产生晕厥。

第三、很多人以为饮酒后洗个澡,会很快解酒。其实饮酒后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影响糖原释放,这个时洗澡,人体内的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很容易引发低血糖,导致晕倒甚至休克。我们建议少量饮酒的人要休息20分钟左右再去洗澡,如果大量饮酒的人,一般建议至少需休息1小时以上,等酒醒后再去洗澡。

第四、还有一种情况,当血压过低时,不建议立即洗澡。

冬季洗澡的这些注意技巧,你全部的学会了吗?最后提醒一下,洗澡前后一定要先补充一点水分,而且在洗澡的时间上要自己控制好,特别是中老年人朋友还要注意做好防滑措施。



冬季洗澡大有讲究,这几件事大家千万不要做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