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幼儿的美育自我学习能力?
(一)鼓励式+奖励式教学
每位幼儿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奖励,这代表教师对幼儿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使用鼓励加奖励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会大大提高,自我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可以先根据美术教育活动提前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中,找到每位幼儿优点给予鼓励,幼儿得到教师积极的反馈后,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当幼儿美术作品达到教师制定的标准后,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通过不断积极的反馈,让幼儿一直保持一个正能量的学习动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启发式+示范式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且对美术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绘画技法、手工制作步骤、以及工具使用等不了解,所以幼儿园的常规美术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部分教师在示范过程中重视示范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演示教学让学生模仿美术作品,让幼儿跟随教师步骤和方法来完成美术作品。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既枯燥又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迸发,也禁锢了幼儿的美育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启发式教学和示范式教学结合起来,先通过图片、故事、音乐、模型等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讲授本堂美术课的任务。再给幼儿示范绘画或者是制作过程,在示范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幼儿交流,示范启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临摹式+改编式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鉴赏一副美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然后让幼儿结合观察到作品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改编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然,点评要结合幼儿自身优势和缺点。同时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较好的建议,让幼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创新能力。
(四)多种材料的实践式教学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措施,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运用比较多,这首先要求幼儿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例如: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剪纸、超轻粘土玩偶、玩具泥沙,以及各种玩教具等。通过材料的多样性和幼儿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激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活力。
而现在,安徒生国际艺术奖刚好可以满足以上需求,安徒生(国际)艺术奖(H.C.Andersen Art Awards)由丹麦王国安徒生文化艺术发展委员会 (Denmark H.C.Andersen Culture & Art Committee) 创立于丹麦欧登塞,并联合丹麦安徒生学会(哥本哈根)(Denmark H.C.Andersen Samfundet Copenhagen)共同主办,是为纪念安徒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表彰国际艺术创作而设置的一个高级别年度艺术奖项。
以上是关于怎样提高幼儿的美育自我学习能力的解答。详细信息你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