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四继位当晚马上回到王府,真对邬先生起了杀意吗?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24年之久,这么多年过去,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泯然众人矣,而是经久不衰。以25年为一代人来看,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在一代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这样成功呢?
主要在于他的诸多剧情和细节值得推敲,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背后,实则是大有深意,将古代权谋之术的精彩刻画的可谓是入木三分。可以说如同一杯好茶,喝着舒服,细品之下更是越来越有味道。
那么今天贫道来分析一个剧情,那便是在康熙驾崩当晚,老四急匆匆的回府并且第一时间去见邬先生,真的是想杀人灭口吗?既然是杀人灭口,又何须老四亲自出手呢?这分明就是派下属去干的事情,何必老四亲自去呢?老四真的想杀邬先生?
首先贫道坚持一贯的看法,那便是老四的确已经起了杀心,的确有着杀人灭口的想法。毕竟邬先生可以说全程参与了他的夺嫡,知道他他太多的秘密。再加上邬先生这个人太神机妙算了,能看破皇帝的帝王心术,所以老四这个新皇帝,自然不希望身边有着这样的人。

那么老四为什么多此一举地回府去见邬先生呢,毕竟是皇帝杀人灭口怎么可能用得着他出手?
因为老四毕竟与邬先生朝夕相处15年之久,两个人说没感情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四肯定犹豫杀不杀邬先生。因此才决定回府去见见邬先生,看看邬先生的反应,如果邬先生恃功骄主,那么肯定要杀。如果邬先生识趣,那么留邬先生一条性命也未尝不可。
神机妙算的邬先生早就看明白这一切,所以面对老四说道以后安排他的试探,马上以三不可用来拒绝,意思是自己要急流勇退。并且主动提出半隐,何为半隐呢,就是既可以继续替老四做事又方便老四监视。
说到最后邬先生还说道这样还可以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意思是你不杀我,以后还可以给后世留下君臣知遇的榜样,何乐而不为呢。
邬先生及时急流勇退,并且提出半隐。这种识趣的做法,最后使犹豫不决的老四下定决心留他一命。

我们再看看看老四的反应,回来以后面对众人的跪拜,反常的是第一句问道“邬先生呢”?
见到邬先生以后更是主动解释道自己本来应该守灵,因为宫中情况不明,所以回府住一晚上什么的,只是顺便来看看邬先生,多少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而且老四的动作也很不自然,比如说有些无趣的将衣服上的线头扯掉什么的,这些很不符合老四平常雷厉风行的作风,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老四心里有愧疚,刚刚继位就对大功臣邬先生起了杀心,怎么也说不过去。
再看看第二天邬先生对老十三说的话“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意思老四会杀人灭口,提醒老十三辞掉铁帽子王,以后要收敛锋芒,而老十三从此以后真的如同变了一个人,是非常小心翼翼,说明老四是真的干出了鸟尽弓藏的事情。
所以结合来看,老四继位当晚回到潜邸,是真的对邬先生起了杀意。但念着多年旧情,并没有狠下心来。所以主动回到潜邸,想看看邬先生的反应再做打算,而邬先生的反应很识趣,所以老四最后并没有痛下杀手。

说道这里可能还有人认为这种解读太过阴谋化,其实我们看看邬先生的历史原型人物戴铎的下场就知道了。
戴铎是雍正潜邸时期的一个重要谋士,为雍正出谋划策不少。结果雍正继位以后,戴铎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先被发配到年羹尧处当差,后来还被雍正指为贪官,顺便找了个罪名将其处死。
戴铎的下场其实在古代很正常,属于是正常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情况。
而雍正王朝电视剧在刻画这点时,或是出于美化主角的意思,或是出于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雍正。
所以出现了雍正继位以后,就想杀人灭口的冷血残酷一面,但残酷之下又有着些许人性在。所以虽对邬先生起了杀意,但并没有痛下杀手,而是念着旧情有些犹豫不决,因此纠结之下亲自回到潜邸,看看邬先生的反应再做决定,可以说刻画的是相当精彩绝伦,简直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所以说雍正王朝电视剧为什么经久不衰呢?

其实看明白了这个剧情就知道了,这部电视剧将古代的宫廷政治斗争刻画的是淋漓尽致,而冷血的权谋之术下面尚有些许人性存在。既使观众明白了古代宫廷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又以邬先生这个逃出生天的人物,来刻画出残酷宫廷政治斗争之下的人性,又符合电视剧主角等于好人的定义,可谓是相当高明的。
可以说在细节琢磨方面,还有剧情背后的寓意深刻程度,放眼整个清宫剧乃至古装剧,雍正王朝电视剧都属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看明白了这部电视剧的寓意,其实不亚于看明白了真正的历史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