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越星河1

2023-02-09 13:49 作者:开锁匠web点3  | 我要投稿

我喜欢中国古文化。

钻研和探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得益于早期的互联网web 2.0时代,这个时期,能分享到大量的电子版典籍,而且是不同版本。更能足不出户的获取小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教学视频。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在互联网上,能与志趣相投的人穿越空间进行交流。但是,随着钻研的深入,发现理解经典的分歧越来越大,即使是阁老级的大师,时代大咖、专家、教授,破绽百出,不过了了。专家和教授,是机构的认证,而机构的认证来自机构评价体系。机构是事务性组织,并不具备顶尖专业能力,即便是组织专家进行评价,这里面的利益博弈是主导条件。专业领域认知升级都是伴随老权威的死去而产生,这是鲜明的事实。时代大咖,是民间的认证,民间的认证来自民间的群体认知。而真正禁得起评价的,只能来自世世代代的专业者逾越和不可逾越的反衬。

为什么大家对经典的解读会有这么大这么多分歧呢?因为一百个林黛玉,因为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圈内。每个人的认知境界,来自其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决定其认知一切的最底层的代码。三观对路,底层认知逻辑才能对路,什么叫对,对上古圣先贤的认知的路,就是这个讨论范围的路。逻辑对路,才能一步推一步地展开经典内容。什么是逻辑?不管哪种逻辑定义,都离不开推理的有效性。严格说是从真到真。当然,很多人没有逻辑也是其非常认真的逻辑,就像当代专家解读先秦文献,通假四五次得到解读。就像苍蝇和鸭都有翅膀,鸭跟猪都是家禽,猪跟猴子都是哺乳动物,人是猴子变的,得出苍蝇就是人的结论,谁也不能说这不是逻辑。在此类人的认知里,这就是严格的论证。人和人看事物、看世界的分歧于在此产生,人和人读经典的分歧于在此产生。从真到真,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认知有局限性,任何认知都并非是被观察者的本身。任何观察者观察到的都是两者的互动部分,观察者能看到的,只是观察者能看到的,超出观察者认知之外其余部分是get不到的。我们没有办法去经验经验之外的东西。认知的界限,就是逻辑的界限,认知的界限就是我们感受世界的边缘。所以,这个推理的有效性,只能落实到限定在一定“域”中的经验里从前提到结论的有效性。这里的经验一词,也不局限于我们日常经验的开水烫手。它更包含能被人类认知科学论证的认知。

这种反思,能推出两个结论,一是想真正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弄明白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底线是和古圣先贤在同一认知水平,而这一点,是不可验证的。每个人都有醍醐灌顶的经历,以为真正get到了思想巅峰,但真的是吗?是否还有“之上”呢?我们无法穿越回去问问岐伯本人,问问老子本人,问问孔子本人,这是不是就是您想表达的。所以,在今天的网上,随意可见,惊天大发现……终极解密***……你看到的都是错的……这种解密铺天盖地。这条路只能存在于理论,而无法实践。即便在现实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做到权贵,也未必能证明其认知境界在如丧家之犬的孔夫子之上。

还有另一途径,就是沉下心来,拾级而上,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大认知能力。于此强调,这与科学知识没有必然联系。有,不错;没有,也可能直接get到巅峰思想。这只与三观有关。如果底层认知逻辑不对路,永远不能知道经典在说什么,古圣先贤在想什么。即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山脚和山巅感受到的景致不可能相同。

读懂岐伯,读懂老子,读懂孔子,就得最大限度地遵循岐伯的逻辑,老子的逻辑,孔子的逻辑去读经典。而逻辑的前提是三观,三观的本质是如何看事物能力的高度。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呢?我现在只发现一条路,就是做笨功夫,从基础开始,看看人类在看世界的这件事上,是如何升级的。其实这条路也简单,就是把人类的思想史捋一遍。然而,这个过程,很多专业人士都很有成就,但大多也仅仅是为稻粱谋的工具。另外,捋一遍,也未必能升级自己,能变成自己的认知。认知境界能如何,也得看自己的造化,看你穿越时空的积累了。这个过程,很多零散的点,是自己在钻研时悟出来的,一时沾沾自喜,但后面又发现也有很多人,有古人也有现代人,都悟出来了,太阳底下的思考,没啥新鲜事。不必自喜,更不必自悲,我没有在山脚徘徊,登顶,我在行进之中。


穿越星河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