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5】第五章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知识点如下——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A.注意的选择功能
a.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
人物:英国布罗德本特
内容: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b.衰减理论(attenuation theory)——
人物:特瑞斯曼
内容: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c.后期选择理论/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记忆选择理论——
内容: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d.多阶段选择理论——
人物:约翰斯顿
内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可能发生。
B.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a.认知资源理论(cognitive capacity)——
内容——
把注意看成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
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
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可以受我们的控制,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b.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和意识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
内容——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的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对分配性注意做出解释——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A.朝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
内容——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现象——已经形成条件发射的狗,面对陌生人,条件反射被明显抑制。
身体变化——
感官朝向刺激物;
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压抑;
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
心率变慢;
出现缓慢的深呼吸;
瞳孔扩散;
脑电出现失同步现象。
作用——提高动物感官的感受性,并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
B.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内容——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
构成——神经细胞:形状很复杂,大小也不等,轴突较长,侧枝较多——一个神经元可以和周围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一处受到刺激就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的兴奋。
传导机制——一部分沿感觉传到通路(特异通路),直接到大相应的皮层感觉区;另一部分通过感觉通路上的侧枝先进入网状结构,然后由网状结构释放神经脉冲,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而使大脑维持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并使皮层功能普遍得到增强。
作用——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它对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具有重要的意义。
C.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
组成——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环状脑区,包括眶回、扣带回、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脑区等——内部互相连接,并与其他脑区有广泛的联系。
功能——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r cortex,ACC)——广泛参与各种需要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可能负责监控行为或反应是否出现错误,或是否存在冲突等;当反应非常熟练,变为自动化以后,扣带回的激活就消失了。
大脑皮层——
地位——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前额叶(prefrontal lobe)——在注意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猴脑前额叶皮层具有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神经元:它们广泛存在于猴前额叶的一个叫做主沟(principle sulcus)的脑区及其相邻区域,并与颞叶和顶叶形成交互的纤维投射——当前额叶皮层向颞下回或后顶叶发出“自上而下”的反馈调控时,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对视觉目标的反应出现高度的注意选择性。
相关疾病——前额叶严重损伤:注意调控能力低下,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接受的言语指令或特别指示的事物上;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病人要么注意力容易分散,要么注意力很难在不同事物或不同行为操作之间进行切换。
解释——人脑前额叶直接参与言语指示所引起的激活状态,它通过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下行神经通路,不仅能够维持网状结构的紧张度,而且能够对外周感受其产生抑制性的影响——额叶损伤的病人表现出对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的过分敏感,可能与额叶丧失了对皮层下组织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关进展——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功能磁共振等——发现:选择性注意包含了注意调控网络和感觉皮层之间的交互影响,其中参与注意调控的脑区包括背外侧前额叶、顶下皮层和颞上皮层;这些脑区构成视觉注意的神经网络,共同完成注意的控制功能。
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