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孔乙己问题”
博弈论三个字,望文生义很好理解。博弈,就是下棋嘛,两人对坐,比拼才智,只能有一方赢。“两人对坐”,叫两人博弈,两个以上博弈方的叫多人博弈。一方所赢即是另一方所输,呈现“你死我活”的态势,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这就是零和博弈。除此之外,还有正和博弈、负和博弈。正和博弈很好理解,你出钱我出力,一起干事业,一起分红。有一句经典的话则鲜明地表现了负和博弈的性质,“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打架斗殴也一样,赢者蹲班房,输者住医院。
“孔乙己问题”不是孤立、突然冒出来的问题,而是“内卷”问题的延续。为什么会内卷呢?就是因为这些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往届毕业生还没真正就业呢,新一季的毕业生就走出校门了。近几年,就业、考研、考编、考公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严重,就是因为这些博弈是妥妥的零和博弈,而且是超大规模的多人零和博弈。在以前,或许几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合计,自己创业,或许还能闯出一片天地、开出一片蓝海,但是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完善,蓝海越来越小,创业越来越难。尤其在这两年疫情的大环境下,创业风险指数级上升。于是大量的往届生、应届生,挤入就业、考研、考编、考公的拥挤赛道,一个比一个卖力地往前挤,门槛、分数线一年高过一年,而最后进去的还是就那么几个,但是所有人都被挤得腰酸背疼、叫苦不迭。

如果紧扣书中的“孔乙己”其人,来理解今天的“孔乙己问题”,毫无疑问是按图索骥、不得要领。挤不进去,真的是孔乙己们“躺平”、不努力吗?不见得。让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人才们,去做完全用不到所学知识的体力活,这绝不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当然,一部分学生还鄙视着体力劳动,自认为读过书就是高人一等,这固然值得教育。但现在的“孔乙己问题”,早已不是“鄙视体力劳动”的局部问题,而是“内卷”严重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想从根上解决“内卷”问题,需要从优化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扩大社会人才需求、促进市场经营主体良性竞争等方面入手,耗时极长、工程量巨大。
如今,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的复苏,相信创业这条打破“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的路能重新焕发生机,让之前拥挤不堪的赛道不再那么拥挤,到那时,“内卷”问题得到缓解,“孔乙己”问题也就烟消云散,就只剩下纯粹的“鄙视体力劳动”的局部问题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将一切“零和博弈”转化为“正和博弈”,真正实现“让所有人自由、全面、平等发展”的伟大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