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能把方便性的理解,当成终极性的结论。”【杨立华】

2022-03-12 09:01 作者:香薷a  | 我要投稿

本视频所讨论的观点:



1.警惕简单化比较

中西对比是必要的,但这类比较都有方便说法的意思,都容易把问题简化,有使东西文明当中都有的丰富多歧的思想路径简单化的嫌疑。应该注意不能把方便说法当成终极性结论


00:54


2.什么是有效的思考

(1)中西文明根本路向是不同的,但我们不大能简单地直接定义文明体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中西文明的比较要有,但要谨慎,同时要明白几乎每一步结论都只能是一种方便说法

(2)在中西文明这个方面来讲,老师更倾向于理解为不同的生活道路。生活道路的基本要素还是一致的。只能说大体的、总体的方向是什么样的方向

(3)思考不是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重要的思考还是能够引向一个更加深入的更加丰富的思想可能的环节。凡是有效的思考环节都一定是在向着更深入的、更进一步的思想展开的。因此如果封闭性、结论性的东西过强,会阻碍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的可能性


02:44


3.中西文明的不同

(1)中国文明根底上是此世性格的,而不是彼岸性格的,这是一个更根本性的分别。

(2)此世性格和彼岸性格的分别

彼岸性格—一旦有彼岸,一切就围绕彼岸展开,此世就成了达到彼岸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极端地说,甚至会把此世理解为一种缺陷和障碍

此世性格—把此世当作唯一的目的、唯一的过程

(3)异质性文明要素与异质性宗教传统传入中国后,普遍有此世性格越来越突出、彼岸性格越来越弱的倾向。这种路径最典型的是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烦恼即菩提”就是此世性格的凸显。

(4)中国哲学的基本品格

彼岸需要假设,不是直接呈现的,所以西方文明、围绕彼岸展开的文明有太多的假设。中国哲学的品格是较少假设的。因为此世是直接呈现、不需要假设的

(5)两个维度

①努力概括性看到中西文明宏观上的不同

②丰富看到各文明内部的丰富多样


06:59








“不能把方便性的理解,当成终极性的结论。”【杨立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