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师分享建议
很多青少年在心理健康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生,面对升学的紧张压力、日常作业多透不过气等等,加上进入青春期所产生的身体情绪变化,都容易形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如果平时缺乏辅导和有效的沟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根据一些调研,部分高中学生不仅仅是日常学习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还有一些是因为师生关系、家庭矛盾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意志力和承受力较欠缺,对家庭依赖性强,易因为一些挫折或困难而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等问题。
很多时候高中学生的空间都是在家庭和校园中,所以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学校心理健康的工作就会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学生从懵懂少年过渡到成熟的阶段中,很想主动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会让他们的情绪有时极端,很难自控。所以作为家长,需要和老师密切沟通,关注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变化和心理状态,做到及时地干预和引导。千万不要认为他们还小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与教育。
此外,在学校或社会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日常的户外活动,学会调节心态舒缓压力。很多高中学生仍在生活习惯上表现出自理能力差、拖延或邋遢,这些习惯都是心智不成熟的体现,往往在做事时会产生受挫感,缺乏自信。家长和老师要多去关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控能力,逐渐增强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结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去循序渐进,从根本上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和状态,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果你对心理健康指导师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