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京东换帅后的首份成绩单怎么样?

2023-08-24 14:10 作者:资冭  | 我要投稿

作者:阳山

日前,京东集团发布了2023年二季度及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实现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经营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118.4%;2023年上半年,京东实现营收5308.87亿元,按此推算全年,再次跨入万亿营收大门已是大概率事件。

尽管多项指标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在股票市场并未迎来更好反馈。自业绩报告发布近一周内,京东股价持续下探。同花顺数据显示,8月14日至8月18日,京东美股跌幅9.19%,港股跌10.2%。

和顶峰时期107.03美元/股相比,京东市值缩水已超1000亿美元。


营收和利润双涨,投资者为何不买账?


营收增速持续下滑


优秀的数据表现并没有逆转营业收入增速的下滑态势。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京东实现营收5308.87亿元,同比2022年的5072.55亿元增长5%。这个数据低于2022年同期收入增幅11%,也低于2022年全年9.95%的增长速度;更是与2020和2021两个财年营收增长29.28%和27.59%相比,下滑明显。


切换到二季度数据来看,增速虽然优于上半年,但整体表现仍算不上突出。


二季度京东营业收入达2879.31亿元,同比增速为7.6%。与同样在本月披露业绩的大厂们相比,稍显逊色。财报数据显示阿里、腾讯,二季度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4%、11%。


好消息是,京东旗下的子业务单元出现了强势增长。其中,京东物流上半年收入777.61亿元,同比增长32.6%,包括了内部物流业务和外部物流业务;达达上半年收入为53.87亿元,同比增长81.4%。达达是国内本土按需配送和零售平台。而这两项业务是上半年京东增长最快的两个部分。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收入的增长还是主要依托于京东的核心业务,因此核心零售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内部各业务版块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关键。


核心业务增速慢


京东集团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四大版块构成,分别是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和新业务。京东零售上半年实现营收4656.38亿元,业绩占比达到87.7%,同比去年90%出现微降,但仍是绝对的压舱石。


具体到二季度,京东零售的收入为2532.8亿元,同比涨4.85%,京东物流营收410.33亿元,同比增约31.21%;达达营收28.11亿元,同比增23.24%;新业务营收43.16亿元,同比下滑约21.11%。达达和京东物流的营收增长不仅拉动了京东总营收的增长,幅度也超过了核心业务——京东零售。


从利润来看,京东二季度零售利润为81.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7相比较,下降0.37%。这说明,京东的低价策略在一定程度推动零售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同样反噬了利润。


而在经营利润率方面,二季度京东零售同比下降至3.2%,京东物流上升至1.2%,达达和新业务的亏损持续收窄,达达净利润率从-18.6%升至-1%,新业务从-32.4%上升到24.6%。从数据可以发现,四大版块中,京东零售是唯一经营利润率下降的版块。


集团内部的纵向比较之后,再来看行业横向对比。


截至目前,从已公布半年业绩的“友商”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天集团上半年营收增速为12%;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这样看来,京东零售的营收增速不但低于老对手,也没有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尽管京东上半年经营利润达到146.9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1.66亿元相比,涨幅翻番,但新业务孵化尚未出现显著成效,对于京东零售仍重度依赖。如何促进核心零售的进一步增长,将是京东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新商家暴增效果仍待检验


根据财报显示,电子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1.4%,作为京东零售最重要的品类,仍然保持了竞争优势;但日用百货商品收入仅有817.24亿元,同比下滑8.6%,从数据上看,日用百货与京东零售电子和家电的收入占比差距已经扩大至20%。


如此“偏科”并非好事,京东也意识到问题所在,积极纠偏。今年以来,京东通过推动春晓计划在内的多项举措,持续扩充第三方商家、实现自营和pop平权等一系列操作,已经在财报上得到反馈。二季度,京东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17%,在站内运营的有效商家数量同比超过三位数。


京东CFO单甦表示,第三方商家业务增速连续两季度超过自营业务,保持在两位数区间。他还称,未来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京东的第三方卖家占比会最终达到60%。


在此次业绩报告中,京东没有公布相关用户数据,但新商家的入驻增加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也为京东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了新活力,当然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验证。


下沉渠道收效甚微


今年上半年新业务的收入为77亿元,同比减少35%。京东新业务主要包括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可以看到,新业务的孵化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众所周知,为了和拼多多抗衡,京东京喜应运而生,主要面向以县域经济为主的用户群体。在去年三季报披露之后,京东就被曝将重拾低价策略。今年3月上线的“百亿补贴”,虽然有抄作业嫌疑,但同时也昭示了京东改变的决心。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也诟病重重。从实际来看,京东的百亿补贴活动,品类不及淘宝丰富,价格又无法与拼多多抗衡。于是就出现了有吸引力的商品,价格没有竞争力;而价格有优势的商品,却无法吸引受众的尴尬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子及家电产品领域,京东早已从口碑、物流、售后链条建立了自己的口碑,这是其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同样,拼多多百亿补贴力度很猛,其实也很难完全被蚕食领地。


迅速反应的京东小步快跑,开始在其它领域做新的尝试。


作为特价购物平台,在内部几经调整,目前已改名为京东拼拼,据媒体报道称,京东拼拼也有了新的目标。京东高层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也确认京东拼拼团队正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探索本地供应链模式,主攻生鲜品类。同时强调,目前仍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跑通。


进入8月,京东的尝新步履不停。据媒体报道,京东APP上线了基金购买入口,财富号、基金投顾等服务陆续上线,此举被视为加码金融业务的新信号。


京东前任CEO徐雷曾说过,京东过去一年主要靠降本提升利润,2023年则要靠提升经营效率。手握接力棒的许冉,正在带领京东积极尝试。


毕竟,跨过万亿门槛后,运营质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京东换帅后的首份成绩单怎么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