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一章 寻到了“世外桃源” 之一 立竿为标,定为家园

2021-12-02 05:58 作者:山河学苑  | 我要投稿

作者  吕东平


        二十五岁胸怀宽广,

        组织流民建屯开荒。 

        开春回暖,冰雪融化,从三月十五号开始,进入林区是要防火证的。县城向北坐车只能到嫩北农场,再往北走按林区规矩管理。买票的时候,售票员要先验防火证,如果没有防火证,就不卖给进入林区的车票。

         一九七四年四月七号,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我和东明、肇顺一行三人,踏上漫漫长途,寻找理想中的生存之地一一我们未来的家园。

        大清早我们就来到嫩江客运站,因没有防火证,只好买到嫩北农场的汽车票。在嫩北下了车,随即开始 爬山涉水,寻找我们的家园。

       我们环顾四周,全是茫茫原野,眺望远方,好似山天相连。

        大道不敢走, 怕碰上检查站,因为没有防火证,会惹出麻烦来。在这无人走过的茫茫原野上,怎么走?朝哪 个方向走?一片茫然!

         但是,心中方向明确,意志坚定,我们在畅想未来,我们要开拓未来。我们坚信,到那蓝天与青山的交汇处,到那的遥远的地方,定会实现我们的梦想。那里即将诞生一个美丽的村庄,那就是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将是这个庄园的理所当然的创始 人!

         我们离开了公路,踏上了那陌生的山林蜿蜒小道,直奔座虎滩的方向 走去。我们不惧道路之崎岖,更不在乎脚下的荆棘挡道。我们兴高采烈,边走边 唠,话里言间,始终透露着对美好的未来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这是我从未来过的地方,这一带,人烟稀少,打听道也很难碰 上人。一天的翻山越岭 ,到了晚上,我们到了塔西公社的大卜场屯。在那买了些干粮吃了,就随便找个空旷废旧房框子,合衣而睡了 。

        天朦朦亮时,我们又启程,开始继续走我们尚未走完的路程。又翻了一道山,走了大约得二十来里山路,远远看到了一片平坦地带,也就算一条大峡谷中的小平原吧!

        在山上望到那边有一个小窝棚,我们直奔过去。这里住着一户 人家,男主人叫张默德,有媳妇,女儿,还有老母亲,都住在这个窝 棚里。

        看到我们来了,很热情,这里轻易是见不到人来。加上 关东山留下的老规矩,不管来了谁,都会热情招待,都会做饭给他们吃。他们猜到我们一定饿了,女主人赶忙熬了一锅粥。

      我们实在是饿得厉害,三个人狼吞虎咽得吃起来,直到把一锅粥 都喝光了才罢休, 这顿饭吃得实在是香甜啊! 四十多年后回忆起来,好像又闻到那粥散发出的香气,仍觉得津津有味。

        我们和张默德攀谈了很长时间,知道他也是出外谋生的盲流,一方面家乡贫穷,更重要的是为了传宗接代,躲避强扎强流的计划生育,希望多生一个儿子,才全家在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当了“游击队”。 

       来到东北,也和我们一样,为寻求落户,历经坎坷,落户无门,上个月才到这居住的。 一挂牛车就是他的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也是交通工具。 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

       我们三人前前后后看了看,感到这个地方格局不大,人户多了有点不够局势,便告别 了张默德往西走去。

       我们踏着那从未有人走过的原始荒原,踩着已倒地的枯草,避开挡道的荊棘,慢慢向西走去,边走边观察分 析。走出去几里地以后,就望到远处雾气缭绕,我们就 直奔那去了。

       这里距张默德那个窝棚大约也得有十里路左右。我们放慢脚步,慢慢停下来,四周眺望,南面是山,虽然不是树叶青绿的时候,但也看得出树木茂密,多为杨桦柞树之类的杂木林,北 面山上也是林木茂密,和南山差不多。北山前坡有一条大河。这中间地带 就是一片平坦的原始荒原,向西一直通到泥秋,有四十里左右,南北两山之间,宽度足有五里左右。西面河流拐弯的地方,有一浅水处,不涨大水的时候,可 以从这里淌水过河。

        河对岸十里左右是哈尔通大队,后来听说那里有人常来打 渔,在此淌水过河,久而久之,此地就有了“上道口”之称。

        我们在周围转了很长时问,详细看了看,觉得此处确是适宜生存之地,似是“世外桃源”,于是决 定就在此建立家园。

        后来实踐证明,这片被群山环抱,土质肥沃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饮水洁净的小平原,的确是小兴安岭西麓少有的、适合人类居住的世外桃源。

         我们便折了三根粗一点的树枝,以三角体的形状插在地上,立为标记。

         我们向苍天、向大地庄严宣布:这就是我 们未来的家园!

          只待春暖花开时,同心躬耕桃花源

(待续)

 


第十一章 寻到了“世外桃源” 之一 立竿为标,定为家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