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疯涨,种植药材的农户发了吗?

今天聊一下中药材价格bao动!本来不想聊这个话题,因为网上早已经有很多分析了,其中不乏一些经济学家和从业者。但那些高端的经济学者对这种特别的农产品缺乏认知,而那些药材批发商又有点儿局限。所以,我就更加笃定要深入地聊聊这个事儿。
这次价格波动,究竟有多猛?
我们先看几个数据吧: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从年初的2896点已经上涨到今天的3500点。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这场中药材的价格bao动,还在持续!

此次价格波动的危害,其实早在年初的时候,中药材价格就一路上涨,很多人把这个解读为中医药在口罩之后的大放异彩。并没有足够重视。如果现在还以此为傲,就真的该吃药了。
为什么说此次价格波动极具破坏性?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波价格bao动对中药材乃至整个中医药领域的影响,都是极具破坏性,甚至是不可逆的。有人可能会说我在危言耸听,我敢保证你听完就不这么认为了。
被灭绝性采收的酸枣树
单从生长环境来说,由于很多中药材是野生或者半野生的,一旦遇到价格异常波动,必然会刺激“抢青采收”和“灭绝性采收”,从而对它的生长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们常见的酸枣仁、莽草、连翘、黄柏、全蝎、蜈蚣等几十种药材都具有野生半野生的特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更遑论其它危害!
为什么说中药材市场极不寻常呢?
第一,中药材的价格波动有个小三年、大九年的周期规律,但是这一轮的周期持续了十一年2019年末进入高位之后,在高位运行已经超过了三年,这不符合中药材的周期规律。

第二,每一轮中药材价格上涨,实际上都伴随着通胀。但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药材本也应随行情回落,却不落反升。

第三,中药材市场旺季在三、四月,六月份本该进入淡季,但进入六月直接发疯,价格曲线呈90度暴涨。

种种反常现象表明,有恶意炒作存在,但绝没有那么简单。为啥这么说呢?其实,炒作中药材这种事儿,并不新鲜。有资金实力的中药企业和一些经销商,每年都会根据中药材的价格周期律,结合天气、库存、资金、需求等因素,选择性地对几个药材品类囤货炒作。但这轮行情特别诡异, 10个品种9个涨价,另外1个准备涨价,明显是药材圈以外的人在操盘。

中药材被“游资”盯上了?
有些专家所说的中医药发展提速、气候灾害、地租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甚至退林还耕、禁止耕地非粮化等一大堆因素,在游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肯定是被游资盯上了!

几年前游资入局普洱茶,结果呢?生饼的价格生生涨了八九百倍,成了妥妥的金融产品,以至于当年投资圈盛传着“投资三大件”——房子、股票、普洱茶。此外,游资创造的“蒜你狠”、“姜你军”这些新名词也还余音未散。
近几年,资本过剩已经是不容讳言的现实。这些游资的构成就更加复杂了,有从地产退出的资本,也有从其它淘汰产业退出来的资本。
中药材这个盘很脆弱,单品的规模也就几个亿,有的品类甚至几千万就能坐上庄。一旦被游资盯上,那简直就是屠龙刀之下的白斩鸡!

这些游资一般会通过中介到处建仓,垄断货源,寻找中间人代采购、代存储、代销售。有的还会额外加融资杠杆,比如搞出一些所谓的理财投资噱头,来吸收小散户。
游资对中医药的破坏性不可小觑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它再怎么炒作,还不是在集采的时候降价了?

的确,6月下旬,30个省市医保局对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把价格打了将近一半,平均降幅49.36%,但我要说的是,这正是隐患所在。你想啊,作为需求方,集采联盟可劲儿压价,而供应端中药材价格却在疯涨,药企中间商是蜡烛两头烧。结果会怎么样?要么赔钱履约,要么毁约一脚被踢出集采市场。要知道,咱们中药材市场没有任何风险保障机制,这种破坏性你可以想象会有多大!
近年来,有一家叫津村的日企,一直在大力收购我们的中药企业。2021年4月,拿下了天津盛实百草;2023年4月,更是拿下了拥有115年历史的紫光辰济。还有其它的收购案,大家可以补充!
我不敢说,这场中药材价格风暴与歪果仁有多大联系,但我相信它的发生一定会对中医药企业造成巨大伤害,那会不会加剧外企对中药企业的收购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讨论!
我们有什么有效的应对之策?
有朋友可能会忍不住问,说这么半天,对这种事情,难道就束手无策吗?很遗憾,我们在中药材产业没有建立任何风险补偿和保障制度,甚至连基本的仓储转化标准都没有。面对这场价格bao动,我们的防守只能靠《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遥想当年,六七十年代,中药材被列为国家战略物资,有充足的国家储备,由医药系统的省级站和重点产区地级站来执行,战略储备的中药材品类轮换更新;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也由国家统一制定。

改革开放后,在西管中的体系下,传染病法、医保法、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都从法规层面把中医彻底边缘化。国家中药材储备很快就进入了“零库存”时代。咱们的烟草实行统筹管理,然而在国民经济的叙事里,几十年来,中药材只能蜷缩在农副产品的大类里苟延残喘。
中药材列为“战略物资”刻不容缓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重新把中药材列为战略物资刻不容缓,它对于规范中药材生产品质、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都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好在,口罩蒙住了我们的嘴,却慢慢解开了中医药被绑住几十年的腿,虽然晚了点儿,但是毕竟觉悟了,重视了!2022年至今,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中医药相关政策。只去年1月份就出台了3部全国性的行业文件。
还有人觉得药材种植户发了吗?
生在中医世家,对我来说,中医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农业这个大概念里,中药材种植和养殖是非常具有潜力的细分产业,也是乡村振兴中关键的文化支点和产业支点。

涨的有多狠,跌的就有多惨。这一波中药材的价格风暴终究会结束,游资撤离之后,留下的必然是一地鸡毛。

有的人说赶上涨价,种植中药材的农民一定赚大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缺乏基本的经济常识,也不了解中药材的行业特点。
中医药的未来,在路上······
鸡毛毕竟也是翅羽,虽然中医的复兴之路勉强才算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它一定会一飞冲天,凭什么这么自信?因为我打小就耳濡目染,我生长的空间都散发着药材的香气。

好,感谢你的陪伴和一键三连,我是铁腿李寻乡,关注我,跟你分享一个策划人的三农世界观,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