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故事集「春分」问卷评分(非官方)

本问卷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跨平台问卷,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B站、贴吧、QQ频道、部分玩家群、
泰拉通讯枢纽等。
欢迎各位热爱明日方舟的玩家关注并参与,
本问卷没有任何实质作用,
仅作为一个大众对剧情评价数据的分析。
本次专栏第一部分为评分总结,第二部分为博士简评精选。

截止至结束本次评分统计,
共获得1134份问卷,
剧情评价有效问卷为569份;
活动BGM有效问卷为569份;
关卡及机制总体有效问卷1134份;
体验活动剧情方式有效问卷为698份;
如何通关关卡有效问卷为1134份。
感谢各位博士的参与支持!

本次活动剧情评分为8.96分 (满分10分);
本次关卡及机制评分为3.58分(满分5分);
本次活动BGM评分为3.96分 (满分5分)。

在这次参与体验剧情方式投票的人(698票)中:
共有59.17%(413票)的博士选择通过游戏内观赏剧情,
有25.79%(180票)的博士通过b站直播/录播/纯净剧情视频来体验剧情,
有0.86%(6票)的博士通过PRTS的文本/剧情模拟器体验剧情,
还有14.18%(99票)的博士选择三种方式都参与;
在这次参与通关关卡方式投票的人(1134票)中:
共有65.26%(740票)的博士选择完全通过自己的理解通关关卡,
有24.25%(275票)的博士选择在难度提升思路受阻后借鉴各大攻略up的满分论文,
也有10.49%(119票)的博士选择完全投入各大攻略up的怀抱;
感谢各位明日方舟UP的满分论文!

关于新干员:
本次参与投票的1134人中,
53.26%(604票)的博士抽到了新干员仇白;
49.82%(565票)的博士抽到了新干员铎铃;
还有32.8%(372票)的博士选择了跳过本题。

关于6星新干员强度:

仇白:
☆☆(毫无亮点):6(1%)
☆☆☆(未来可期):67(11.11%)
☆☆☆☆(能常规加入通常战队):453(75.12%)
☆☆☆☆☆(强度可观无法替代):28(4.64%)
干员强度关键词:
法伤、输出、控制、回转不够、中规中矩
仇白部分简评(共38条简评):
※拥有强过大部分干员的极限作战能力,但同时在常规能力(不开起三技能)上称不上好用。我认为这个设计非常不错,让干员拥有高光和短版,避免了一个干员过强导致其他干员没活干
※输出担当,为其营造输出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但现阶段,法伤缺乏法穿会意味着通用性不高,S3长轴会让其在传统的基础玩法上表现平平(一局开不出几个技能,覆盖低),未来法伤环境改体,则其会有一定数值优势的基础
※六星排行25名左右。以百嘉为参考,常态下限比百嘉低,常态上限比百嘉高。缺少了法穿,技力消耗也有点尴尬。可汗练度的话,现在12人队伍塞不进去,苇狗史齐了也不需要。最后,大铁老师是永远的梦想家!
※理论很强,但是没技能的时候打的真的很吃力又不能像银灰一样拔插,不上不下怪尴尬的,除非没有更好的选择不然不推荐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无削抗纯伤带不稳定控制的单人输出,目前常规图和百嘉相比体验相近,胜在法伤且对多,但是也输在法伤,最早开始等泛用性强的削法抗干员的强力干员

以下为精选博士个人简评内容:
(后文较长,请各位博士注意)
本次活动在角色方面表现一般,仇白整体强度可圈可点,但也无太过亮眼的地方,整体的活动重点还是集中在了本次的剧情上面。通过方小石和“方小石”来牵扯出了贫苦乡村的一整副人物画像,深刻讨论了苦和恶。我个人最触动的还是在于对于贫苦地区人物经历和面貌的描写,以及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价值观冲突和深深的代沟,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所有人物的人设塑造都是深刻且符合逻辑的,两位“方小石”遵从理想,以自己的意志实现愿望,但多有不成熟的地方。族长和猎户则是在经历了诸多困苦之后被迫选择,一个选择的行恶一个选择了妥协。嵯峨讲述了通透的禅道,仇白与桑葚则是单纯的义与善。故事结尾在铎铃承接了“方小石”的道路继续,给故事留了一个让人遐想的结局。
方舟的剧情里人生百态,每个地域有着独特的舞台,我觉得这是方舟相较于其他游戏的优点。每次方舟对于大炎里人物的群像一直很现实深刻,无论官位高低还是实力强弱的大小人物。希望能继续保持住这种风格继续发扬,有灵感就写,不一定要像一些节奏人带的非要写大是大非。小到每一处生活的细节更能触人共情,引人深思。这次的恶念与恶行我觉得描写的非常细腻。
看完这次剧情我第一感受就是鲸鲨王有句话说得好(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风味的乡土情结,“人情世故”至今都还流淌在我们的骨血里,看着看着就成了局中人。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件,孰对孰错我无法评说,故事看下来我的心里只有“还好乡亲们过了这一关”的说不清的感情。勿以恶小而为之,恶念与恶行,一字之差,千里之谬,都说君子慎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小僧的形象在这个故事里越发丰满,既是村中人,又是这个故事里真正的局外人,一个看的通透的人,令我喜爱,令我羡慕。
再来说说泰拉版愚公移山,按睚所说的来算,巨兽三千年为春,三千年为秋,相当于巨兽一年是人间一万两千年,愚公挖了五年,相当于勺子杀人魔拿勺子敲了你三个多钟头,笑死,换我我也跑路。
鲸鲨王说得好:“人的欲望,就如同山间的滚石,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感觉小时候看的东西确实教育了一代人啊。
剧情很棒,虽然个人认为细节上略有瑕疵,比如猎户说“方小石不该活”这句话有些违和、铎铃与小导演的冲突可以再润色一下、人物的小部分台词有些说教意味,但整体瑕不掩瑜,我很喜欢。关于什么“黑深残”,我觉得这次剧情程度刚刚好,很现实很荒诞,但又含着一缕希望的光,没必要再为黑而黑了。音乐一般,我觉得不抓耳,所以印象不深(当然不是每次主界面都能像遗尘漫步、将进酒那样)。关卡我比较喜欢画中人和内卫,需要动动脑,挺有意思的。
人物性格似乎为了剧情推进显得过于突出,但我更愿意相信是碍于故事集的体量,不过也有好处,当村人说出:“这一切由不得你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们争得了所有人的同意,但唯独不需要争得你的”。而就剧情本身而已,是难得能诱发我动情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以前一部纪录片中话:“人们都在歌颂土地,但是我对脚下的土地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我想这也正是为何会有摄影师的争执,因为对于你而言这一切只是体验,而这确实他们的全部生活。只可惜当他决心再度启程之时,脚下的路却断了。不过正如杨颜在直播中说的,这个故事是荒唐的,毕竟这些人工于心计,埋没良心才能拿到的百万,却不及那在龙门中被砸毁的一台钢琴。真可谓是春分之日的一道死讯啊。
本次剧情最后一篇略微生涩 时间线的梳理仔细读起来感觉并不像回忆与独白,在谋善村因事故离世的男孩与方小石相同岁数,但其所言叙的感悟远非这个年龄所知道的,加之不报姓名,混淆了最后一段的时间线,让人迷惑于采访方小石那段究竟是仇白去谋善村前还是后,(虽然偏向于那个摄影师小孩或许并不简单,但方小石出镜时的态度与对仇白的称呼又令人不得不去觉得是在去谋善村前发生的事,可第一篇对仇白对方小石的看管之严又如何有这个出镜之闲,谜底还是交于他人判断吧)
主线上除了中途穿插的大炎版“愚公移山”外整体描写了大炎乡村底层人民的愚昧,偏见与警醒(方小石的父亲,村民,村长),(虽然政治我们乐于道谈,但这感觉有点擦边了好伐(●—●),不过文案力度掌控的很好,用结局与人的觉悟美化了故事,也没触及不能触及的东西,不然太过于露骨还是有点麻烦)
除开这些,感觉有一部分人对最后一篇摄影师与铎铃间的争吵有点突兀,作为过去的农村人,我只能说,铎铃并不知道摄影师小孩的身份,但她作为信使走过了如此多的地方肯定见识过引进所谓的“帮助”会带来什么,何况正常的帮助也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至少我过去生活的乡村从简屋变成并不算高的楼房,但欢闹的街道却已变的冷清),谋善村的人所告诉的人心对欲望的追求便已明显地警示了不劳而获会在一点程度摧毁人的良知。摄影师的确并未体验过那样的生活,作为孩子,也不能完全明白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性,因此摄影师的提议引起了双方的争吵。(其实我觉得也是剧情需要,铎铃作为信使多少有些本事,有她在摄影师不至于凉凉)
(这段算我自己瞎想的,先前叙拉古人的文其给人的感觉我在此次摄影师中也有点感受,故而瞎推测1.摄影师跟文一个组织。2.摄影师是文的儿子( 。• •。`)3.浓缩着有梦想的感染者的影子.
剧情的三观很正,我不否认我们应该坚持做好自己坚决维护自己的人格这样的价值观念,但是经历了社会的人会不由得思考方小石是否真的应该坚持不牺牲自己的名字给村里赚钱,虽然于他而言牺牲了名字可能有一点对人格的侮辱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哪怕平均分给村子里的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这么做会不会真的有点不讲道理,将名字这样的事无限放大过度看重却不思考现实问题,村子里气候变化无常,粮食收成不好,大家都缺钱却也无可奈何。剧情倡导的价值观虽然正确但会不会过于天真了?我认为明日方舟对于泰拉大陆上发生的天灾人祸描写的虽然不算完全真实但也还是挺接近人性丑恶的,那么这一段的剧情以及剧情所倡导的价值观会不会显得太理想化了一些?
表面上写的是
城邦式“大多数的暴力” VS 尼采式“生存尊严”
(关系不完全对应)
叙事,特别是方小石人物形象刻画,具有浓重的新自由主义的色彩,最后对于导演的塑造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谈乌托邦(有批判力,但不多),缺乏连贯性。沪文化圈会有这样的特点。
以上“标签”式结论,不是完全conform to the real,只是这套体系恰好具有较强解释力.
虽然背景是奇幻,但是取材非常现实的一次故事集,能想到的有类似情节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脱胎于上世纪城市化不完全时期的我国农村地区。故事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关于村长所做之事是否合情(当然不合理),也关于小正义与大正义之间的冲突。有着不同经历的不同人可能对这种行为认同程度不一样,从上帝视角来看这种看似为了“大家”(村子也可以是“小家”)实际上不可避免引起滑坡的行为必然不具有正当性,但如果经历过类似的紧急情况,人们可能会对村长存有一定同情。当然官方还是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天降了仇白姐姐和小僧来阻止这种滑坡的继续。我个人非常喜欢小僧和村长的那段对手戏,她清晰地点出了村长行为逻辑链条上的错误,也轻易看破了村长并未说出,甚至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的,作为“恶念”的内心戏。这波小僧在第五层,因为看的时候我也一同在想怎么去反驳村长,我应该做不到像她这么思路清晰。剧情整体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昨晚本来想先看几篇,结果看着看着就完整看完了,断章有一种格外吸引人的魅力(×)。仇白姐姐很好看,博士很喜欢,我从登临意就开始盼着仇白姐姐上岛了(
剧情主旨很清楚,但整体读起来感觉一般。最印象深刻的角色还是族长吧,铎铃和导演的戏份挺莫名其妙的,和恶念的主题相关并不大?感觉在讲另一套道理。小僧人物塑造好棒。至于UI,感觉解锁剧情时候的“新故事”几个字不是很好看。关卡方面,游戏理解和box提升之后打之前苦抄作业而不过的boss还挺有趣的。不过为什么是吽进卡池不是桑葚啊?!
这可能是全体玩家里的唯一批评声音,先声明这里方舟剧情全勤无跳过甚至从来没有快进,这次故事集我也认为是好作品,希望不要咬定我讨厌它。
简评:有种东亚的美
为什么爹不肯直接告诉孩子他是爱他的,改名字并不是要他去死?为什么打算在山上抓住小孩的那两个人不告诉小孩他们并不是想要他死?为什么小孩不肯理解百户村的难处,就因为他觉得自己家被欺负所以记仇?村民记他仇了吗?没有吧,也没有把庙搬去他家地吧。我理解可能很多人在城市生活久了唾弃传统封建觉得这无所谓,而且是村民先欺负他家,炸了也是这村活该,需要解释一下,客观来说,炸庙是一种会让非三代纯血城市人感到不妥的行为(很委婉了),村民愿意原谅他家,是一种很善良温柔的安排,是那种可以直接看出创作者意图的编排,直接告诉你架空世界没有坏人他们都是好人。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塑造了村民不是坏人,小孩不能够接受(1)这一百万对于村子来说很重要,大家真的过不下去了(2)改姓继续生活,乃至只是改个姓,村里人也保证了不会亏待他们家 这两点的原因是什么?把村里人视作敌人,坚信他们一定会再次欺负他,是否与前文仇姐教育他不要把人当敌人有所冲突?我知道小孩的世界观是(所有人都有可能欺负他但)只要变强就没人会欺负了,但在仇白教育过后,他的这一点并没有本质改变。提问:做过一件坏事就一定会做无数件吗?人为什么作恶?这可以是一个从哲学和法律等等方面进行讨论的问题,答案是什么每个人不同观念有不同的想法,文案也给了一个两条赤金的故事作为解释,这些不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剧情前后表现并不统一。其次,让你改个姓就“以后会对我做什么我都不敢想”一步到位,这逻辑,虽然可以解读为方小石性格原因,但为倔强而倔强的塑造并不可取。小孩的正义感塑造得有些空虚,三观是要变强,能够跟着山海众混,回家了连村民求他骗保都不能接受,一来二去显得好像他只能接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非常灵活的一种塑造。当然不是只谴责方小石,村民也是一样的莫名其妙,为什么不能跟小孩解释,不能直说村子里缺钱需要你帮忙?长了嘴好好说话不要东亚的美,难道穷缺钱是一件很说不出口的事吗?这也都在铎铃故事里反驳了啊?当然可能只有铎铃不觉得耻辱其他人都觉得不然乡村也不会流失那么多年轻人,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跟孩子说我们村就是穷呢?三次元大家有几个人小时候没听过这种话,这很难接受吗?一直支支吾吾“这件事一定要办成”,这件事是什么内容很说不出口吗?可能文案作者觉得村民会有一种骗这么多钱于心有愧不好意思跟孩子解释的心理,所以认为村民不会好好说话。那,又要孩子配合你又要把孩子当外人、当不懂事的孩子是什么逻辑,孩子没有知情权不配参与你们的大计只能一味地为你们付出代价,好家伙这么东亚吗,还有,骗钱对于这片大地的世界观来说很罕见很难接受很羞于启齿吗?萨卡兹震撼.jpg甚至还是有苦衷的恶。小孩都跟着山海众干过了,这时有苦衷的恶反而不能接受了?就算孩子不知道山海众的秘密,那表面上干什么不至于不知道吧,除非山海众坚决不让他看到任何恶行,特别重视未成年人教育。
桑葚是导火索,让读者意识到这个骗局是必然会被拆穿的,这很好地减轻了对所有人非要不说明白话的迷惑。村长确实是一片好心,读者也自然意识到村长并不是坏人,这是成功的塑造。仅仅是说“创作者塑造了——读者领会了”没有领会歪没有产生迷惑这个角度的“成功”,npc里除了村长,其他角色都不够成功。故事最后村子的问题可以说是没有解决。一百万对于一个百户村来说很多吗?就算什么都不建设直接平分给所有人,也就一人一万而已,现实中近些年乡村振兴政策下工程建设费用比这还是多很多的,可以说一百万是杯水车薪,当然考虑到舟玩家群体社畜可能并不多这个数字看起来够大够解决问题,好那就当能吧,但是我们知道,桑葚的到来必然拆穿骗局,必然不会得到这笔钱,钱的到来是空降铎铃解决的,印象中是两年多的补贴姗姗来迟。把铎铃的部分去掉,这个村子就没有钱了。当然也可以认为铎铃会来是必然,或者认为这是为了角色落地安排了配得上落地的重要剧情,再去理想化地相信这笔钱够用了,那么也仍然会发现铎铃在这个剧情里的出场形式相对于村民来说还是不在预期内的,是空降没错,她要是不来或者再晚到,这个村子就是没有出路的。当然并不是说必须安排一个出路,不去考虑村子的实际需要,仇白选择阻止村民演戏时,到底清不清楚村里人的大计划是什么,这点似乎交代得比较模糊,她好像知道但不完全知道,不管她知不知道总之这墓碑不许插。演戏也不知道在演给谁看,桑葚不在场,演给谁看?到底在着急什么?要演戏给官府的人看,不用确认一下官府的人是谁吗?村长也不跟大家说吗?而且可能是我理解能力低下,这个剧情,前面炸祖宗庙可以原谅,后面立小孩碑不可原谅,那,在两件事都和东亚传统观念有关(祖宗和死亡)、两件事都存在不妥存在大不敬的前提下,这样偏颇,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能够原谅炸庙的村民也能够接受小石为村子利益假死、道德属于逻辑连贯(对传统的尊重不那么高),小石能接受自己炸村里庙不能接受他们让自己改名,道德属于比较年幼,爹是亲爹不情愿孩子假死则情有可原,那么,仇白的偏颇是基于什么?假设是她的逻辑是行恶不可开头否则一发不可收拾,那,难道是她觉得小石是未成年人所以他行恶是小打小闹误入歧途、村里人需要一条出路行恶就不可原谅向歧途狂冲以后一定会伤天害理?似乎不是很公平。当然想要合理化这一逻辑也行,后面在山上的那两个人确实给小石一种他们想让他死的感觉,那么是这样吗?这就到要杀人了?前面不是还在塑造村里人是好人?是误会为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直说?“就是不想直说没有原因”,是这个意思吗?是我个人理解低下,我没有领会到立得住的动机,仿佛仇白阻止爹和村民立碑的动机只是“必须尊重小石个人意愿”,孩子不乐意你们绝对不能动他,诶,也没人解释为什么要孩子配合,也没人考虑孩子的感受,更没人跟仇白解释这出到底在干嘛,她倒也不问,每个npc都在尽最大可能不说明白话,打谜语,呈现出一种东亚的美。整个后半段剧情似乎没有人在为百户村的百户人考虑,非机械降神不可解,因为没人愿意好好说话,努力把有苦衷的恶直接上升到“以后会做出什么我都不敢想”的大恶。文案通过嵯峨表达人是复杂的,有恶念并不等于是恶人,我希望可以认为后半段剧情各个角色的逻辑混乱只是对荒诞的一种呈现,否则移情进去真的觉得各位角色表现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还是要肯定这次的剧情的,一来写了这样一个题材,二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来读者平均评价高,瑕不掩瑜。
最后写点纯吐槽,不算剧情问题只是个人吐槽。一百万作为对工人事故的最高档补偿(死亡),我们大炎的道德水准是真的高,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清高,在一个天灾频发到处都有危险的世界观里,我们大炎财力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绝不亏待任何人民群众,至于补贴为什么两年不给,那一定不是我们大炎的问题。讲道理我还以为泥石流的受害者是送补贴钱的人,结果不是。不是也挺好,铎铃的故事是最好的一个。
最后的最后,改名字是很大件事吗?可能有的人觉得有的人不觉得吧。那么,不觉得改名不可接受的那部分读者,会降低沉浸感,也是必然的。作为荒诞剧,的确是满分了。
(复制粘贴并稍许修改补充了个人在评论区的留言)
因为自己的思维特点,看到前面的时候,还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方小石不愿意配合着演这么一遭,骗保是坏事,但村子面临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的没办法。在未知全貌的时候我不太好衡量方小石拒绝合作的尺度,会觉得他过于强硬,时不时会思考“诶,如果不合作,村子真没粮食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之后村长故意炸毁驰道、害死人的前因还有村人的恶念,虽然可以支撑方小石的行为,但始终感觉缺了一笔(在二刷的时候重新思考了嵯峨讲的那个故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一来自觉也算完整)而独见寒山的最后、方小石与未知姓名的少年那一瞬间的碰面,个人观感上来说简直是最绝妙的一笔,深有感触……
我没注意方小石有没有见过那具尸体、认没认出或者知不知道那名死去的少年是谁,但这一面之缘,已经足够解释他之前坚决不合作的态度。一个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一个希望在自己生命最后留下痕迹的少年,一位是之后既定的死者,另一位是被期待的“死者”,他们擦肩而过,简单的交谈,然后以一句“再见”收尾。这样的补充叙述、这样的巧合,在前文已经相对饱满的前提下真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如此一来,后续的顶替、隐瞒,这确实是玷污了两个鲜活的生命啊……
太苦了,看到村长拿到铎铃给的补贴时,整个人直接被苦涩到失语,这次的剧情真是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太苦了……第五个故事看完发现还有第六个故事的时候还在那想怎么还有、还能写什么内容,开屏意识到这是那位无名摄影师的时候就面色凝重。中间铎铃的突然发难我是可以理解的,情感上也能共情,但是后续感觉节奏略快了,铎铃突然从不理解转到理解摄影师的部分,情感转换有些仓促,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后方小石与无名摄影师的见面真的是神来之笔,那种少年意气风发、笑得肆意又张扬的画面感太强了,从上帝视角联想到之后发生的一切,太苦了……
这次的剧情真的太牛逼了。我第一个看的剧情是熊团,因为听说很刀。看下来刀点确实有,但没有那么触动我。但是这次的剧情不一样!!!荒诞的巧合,强烈的对比,命运的捉弄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小僧说的恶念是需要时常敲打的也很感觉。而最后的升华点又是一个巧合:方小石和小导演曾经在荒野上偶遇,彼时一个还在被仇白追杀,一个怀着对铎铃的愧疚前行。他们匆匆道别,谁也不会想到后来他们会短暂共用一个名字,又最终都成为无名之人。
所以我觉得那个提问方小石最后叫什么的问题不是很好。他既没有改姓周,又因为父亲的话舍弃了自己的名字,所以他最后是没有名字的,包括和仇白最后那段对话也没写他的名字。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上岛,他绝对会有一个自己或他人取的新名字,就像仇白一样
从故事一开始,确实和网上很多人一样对方小石的思想行为不认可,但随着剧情深入,村长背后谋划的事情逐步呈现,思考后认为这确实只是一场悲剧。社区内随意站一方都不对,两边都存在问题,但村民的生计又摆在眼前。正如最后一个故事集说的,我们类似导演的视角去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可能真的会问出来“为什么他们不改变呢?”(贴吧等平台的讨论其实都折射出来这个问题),但现实又是无奈的。最后又回归到那种方舟故事里一贯的无力感上。只能说最后方小石跟仇白走了,对小石而言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看完这个故事集,记忆最深的不是小石,不是仇白,不是其他人,而是那个最后时间里追逐梦想而意外走掉的摄影小哥。
(下面开始对剧情发电)
啊看到剧情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小哥一.定.是.白.毛.小.鸟!额可爱滴小鸟又没了呜呜呜呜(dbq鸡精大帅哥);作为引发这次悲剧的恶念制作的第一个牺牲,他如同这片大地最普通的受苦生灵一般,在天灾人祸里落下半点足迹后匆匆离去,而他曾存在魂灵如洁白羽兽般温柔飘离,对生活未来的期望怀有美好期待,恍若透过旁人叙述也能依稀看到一些旧日熟悉的影子,像是源石尘里化尘绽放的小狗,尘影里只留余音的小羊,一样的令人心动不已一见钟情,一样的脆弱而轻飘的破碎在这片大地上,一样的都是看上却永远不能上岛养的小可爱!啊!扭曲!嚎叫!分崩离析!意不在意!纳豆拌饭在一息!变成首言者悲鸣的爬上岸!
《春分》观后感
一个字:好。
这两年二月故事集总是能在讲好泰拉故事的同时打破方舟剧情传统,给我深刻印象。《阴云火花》是开辟了故事集“多视角叙述同一件事”而非传统的“多个单元故事合集”的新方向,《春分》则是在《阴云火花》开辟的叙事新方式的基础上打破了一个传统:npc的死亡套路。
早在春节前瞻时海猫就提到了《春分》,“一场荒诞剧”的评价使我从最开始就对“少年” (方小石)的存活不抱希望。活动PV出来并看到“A Death in Chunfen”的英文标题后我更加悲观,以至于在剧情中看到方小石出场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把他当死人看待了(这点倒是与村民们不谋而合了)。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渐渐觉得小石作为npc,在剧情中也有存活的希望,直到一名村民喊出“方小石跳崖了”,我首先是惊,惊这假戏做成真;再然后的想法竟然是“果然,npc还是逃不过这片大地的血盆大口”。
这是很邪门的事情。方舟剧情之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 npc大众脸随便挡刀,干员剧情里再怎么身处险境都能安全逃离”,这一点在主线第十一章中最为明显,例子就是明椒。明椒作为几乎手无寸铁的小女孩,初上战场,手上没沾过人血,放了重要人物,被曼弗雷德带走。假如只有文字剧情,我并不认为明椒有活下来的可能,但偏偏她有独特的立绘,甚至是个已实装的干员,语音和档案还有对后续主线(尤其是伊内丝等人)的剧透。与明椒产生鲜明对比的就是自救军的各位,比如血魔大君来了,剧情里就是出现几个自救军通用立绘,然后加倒地声,立绘淡出消失。
但那些是剧情演出的毛病,可能有些偏题了。
回到《春分》,仇白救下跳崖的方小石,避免了npc的套路——死亡。但猎户等人可能不清楚小石的情况,误以为他已死亡,才会有“小石跳崖”的消息传回村中。小石获救后,决定跟仇白学习武艺,短时间内也不会回村。那么,亲口说出了“‘方小石’不应活着”的猎户,作为小石的父亲,会不会觉得自己逼死了小石?假如全村人都认定小石已死,猎户会怎样?这是一笔巧妙的留白,使得故事的结局有了多种解读。若是猎户没在山下找到小石的“遗体”,他或许会认为小石获救,也可能认为是被牙兽吃掉了,说不定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等小石学到本领,返乡想给父亲一个更好的生活后只得到噩耗。不过这也太悲伤了。
猎户这个人物是个矛盾的人。他年轻时游历四方,却最终选择定居山村(也许他妻子的悲剧更坚定了他的想法)。他存有良知,在为小石做碑时犹豫,却偏偏在最后说出了伤人的话,亲自把小石逼上绝路。他是爱小石的,但他的懦弱也害了小石。猎户的理性使他在心底也不相信真拿到补偿金后村民能善待父子二人,但是他只能听从,因为他清楚自己是个“外姓人”,在谋善村这样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中是很难为村民真正接纳的(谋善村是很典型的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有更详细专业的研究,在读《春分》前可以粗略浏览一遍,对剧情理解很有帮助),甚至剧情里,猎户在村里住了二十一年,才从形式上被接纳。
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谋善村”是个双关。村民怀恶而谋善,是一关;谐音“某山村”,暗示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山村中,又是一关。
以及一些趣事:
看剧情时我一直在瞎猜,比如老族长一句“你(方小石)可不可以,当一回死人”,我第一反应是“坏了,这村子里的怕不是信了什么邪教,要去把小石献祭了或者请什么东西附他的身”;申请的钱两年没发下来,一想到《登临意》里经高官手送到山海众手里的信,我以为钱给上层的人剥干净了,没想到是天灾等情况导致的晚到;摄像机里的“信使姐姐”,我最开始以为是山海众成员(《愚人号里的玛琳. jpg),后来反应过来是新干员铎铃。
写得很乱,希望表达清楚了……
久违的在看完剧情后立马去找剧情up录播、找同好大聊特聊的一次,可能是因为这次的故事光背景,比起玉门的边塞江湖,与平常人的生活又更近了一步,立意和文笔都是故事集新高。
除了第一篇为了引入方小石这个角色,故事发展略显平淡外,后面的每一篇都有让人记忆深刻的情节:第二篇末尾的一句“能不能请你当一回死人”,瞬间起了鸡皮疙瘩;第三篇开头的泰拉版愚公移山,不仅融入完美,更再次彰显了大炎主题的“人定胜天”理念;第四篇迟到的补贴,全篇最荒诞的一幕,跟村长同步张嘴无言了许久;第五篇来自东国云游僧的劝善与敲打,引发对人性的深省;最后一篇最后一幕,时间与命运共同交织的那一刻,一声再见道尽了整个故事所有的惆怅,又是舟游特色的“生于黑夜,静待天明”。
因为稍晚于社区讨论补完剧情,观看的期望值还是有被瞟动态的一眼影响的,但看完后我认为这次的高评价绝非虚言,同时在补完后也看到了一些争议话题,主要还是围绕“方小石”这一角色的“格格不入”。可我觉得这些质疑并不坏,因为它们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解读视角:有对“绝外户”共鸣深刻的,有与“环境霸凌”类比的“校园霸凌”,也有从谋善村的“紧急避险”角度出发对身为异类的方小石‘’恨铁不成钢”的……
从个人角度去看,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视角,在“度”上的讨论是殊途同归的:村民对方家的排斥的度尚轻否?谋善村所作的恶尚轻否?名字、尊严和集体、归属,谁又尚轻否?
轻了又如何?重了又如何?思来想去,还是得借刘皇叔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个人认为本次明日方舟春分的剧情整体而言是相当不错的,发生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恰恰是很多故事的缩影,在前五个剧情点收束了整个剧情,在第六个剧情点引出了一条我十分触动的线,干员铎铃和一位来自城市的少年摄影师的偶遇,向我展现了一条非常生动且具有讨论能力的话题,而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导致了最后故事走向,再去看干员铎铃的档案整个故事在最后的就立住了。
这里提一下小僧这个角色,
第一,小僧与本次剧情没有任何关系,她只是一个四处游历,偶然到了谋善村的一位外来者,与本次剧情人物没有任何联系,这样小僧的所见所闻所感就会在写作上站在一个完全独立的角度。
第二,小僧个人的经历问题,方舟干员有很多,但是如果要在这次剧情中达到小僧所能达到的效果,我觉得只有小僧这样一位干员能做到。原因见小僧个人的档案和画中人剧情。也只有她或者outcast(这类人)能在族长阐明自己的内心之后,直白地说出族长这句话背后的真正目的:施主现在后悔的,是没能“再算得清楚一些”?一句话将族长的内心揭示无疑。
导演与铎铃的故事也是恰到好处的可惜。导演有着纯粹的善良与好心,清澈的仿佛不属于这个故事,但是他恰到好处的天真与年少无知为这样的纯粹做了完美的注脚。铎铃作为一个行走于大地上的人,她的坚韧与正气一望便知,但是她恰到好处的自尊与冲动成为了整个故事真正的开始与结束。他们俩的冲突是必然也是偶然的,正因为如此整个故事如同一个闭环,从方小石开始,又从方小石结束。
另外,如果大家对于铎铃这种乡村信使的故事感兴趣的话,我推荐一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剧情很不错,有立意......这样的话见了很多,也多少能同意,但是作为一款游戏的剧情,在吸引人与娱乐人方面是否没做好?
我并不是期待着无脑的合家欢甚至是戏言历史的低俗剧情,但是明日方舟这款游戏当初吸引我的世界观本就是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当然...觉得不好看可以不看,但是这段想法是我作为一个观众在看完作品后没有得到满意而得来的反馈。
在我看来,《春分》的故事,不是独属于明日方舟的故事,它的确是在“炎”的设定中合理演绎得来的,但却可以发生在许多其他的世界中,也就是说,我不能从中看到我在“明日方舟”中期待的独特魅力。
诚然被安利去看也算一种吸引,但我个人对这次的故事集没有任何兴趣,思考到什么能引起兴趣,我觉得是未知,除了拉特兰地底,愚人号那样事实上的未知,还有故事走向,叙述风格带来的未知,但虽说是未知,它却不能一片漆黑,反而使人敬而远之,要素的透露,故事的转折,对未知的运用才能引起兴趣。
可是当武侠的底色,江湖的气息无处不从故事的方方面面透露出来,对于这样的剧情我也少了几分兴趣。《春分》自然不是武侠故事,但发生的背景总有那样的气息,而当观众初涉故事,现实的基底又一眼便知,实在是有些乏味...
我希望看到有趣的故事。这并非是明日方舟的“泰拉”无法存在的故事。
在这次的故事中,我想谈谈方小石这个角色。很多人对方小石的指责主要聚焦于“不懂事”,又或者是“太要面子”等等方面。在这里我们先不去讨论方小石做法的对与错,我觉得大家可以先去带入一下方小石的角色。方小石是一个十三四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来说正是青春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易怒、不听话、喜欢和家长互怼,也正是因此,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爱”与理解的。我觉得和大家看到的恰恰相反,方小石是一个很孝顺,很爱自己父亲和家的孩子,只不过这一切都被青春期的躁动掩盖住了。方小石去炸庙,正是因为他亲眼看着“三亩三”是怎么样被自己的父亲,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地变成了好田。就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父亲,心疼自己的父亲,再加上他打心眼里清楚村子里的人是怎么样对待自己一家人的。所以他才会选择这种最激烈的反抗方式,去保护自己家的地,去保护自己父亲的劳动成果。哪怕是他想要创出一番大事业的梦想,归根结底也是想要村子里的人不敢再欺负他,不再欺负爹。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亲。所以当他再次回到谋善村,听到村里人说要用他的名字去骗补助,他自然而然地会下意识的认为——村子的人又要欺负他们家了。所以他一定不会配合村民,还要破坏这件事,让村里人的计划落空。甚至要想办法见到移动城市里来的官员,让官员把坏人都抓走,让所有人没办法再欺负自己家了。我觉得在后山的时候,方小石之所以一再的强调自己的名字就是自己的。不仅仅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更多的是想告诉所有人,只要我方小石在!你们就别想用任何方法欺负我们家,欺负我爹!
但是正相反,方小石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爱意的人。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表达着他对小石的爱,包括他的退缩。对他来说,小石就是他的全部,只要小石能好好的活下去,不论怎样都好。但也恰恰是这种举动,让方小石一次又一次的寒了心,直到跳了崖。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过被父母冤枉的经历?那是多伤心的事情,明明自己是想做件好事情,却挨了爸爸妈妈的骂,甚至是遭了打。如果被冤枉的事情是自己想要替父母干些什么呢?那又会是加倍的伤心了。更不要提这误会非但没有解开,反而成了父母每天挂在嘴上,用来数落你的“罪状”。那又是多么的令人寒心呐。但即便是遭遇了这些,方小石依然没有放弃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家。这也是为什么,当方小石的父亲说出需要他去死的时候。他才会选择那么决绝的方式,选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被自己最爱的人背叛,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呢?
其实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用“一个名字”换来一大笔赔偿款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也一度觉得方小石“不懂事”。但是故事的结尾,方小石的跳崖、嵯峨的话和年轻导演的故事,可以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会默认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是对的呢?再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愈发觉得方小石是一个好孩子了。不论是父亲的责备,同村人的冷眼,都没能改变方小石对这个家的爱,都没能改变方小石对“正义”的坚持!这需要多么坚韧的心性呐!诚然,方小石也做错了很多事情,但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缺爱和缺乏正确引导的孩子。他的错,全都是因为他自己吗? 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方小石,希望谋善村的事情不再上演。
(不是抄袭,这段想法我也发到了其他UP的评论区里)
怎么说,其实有很多人说yj这次剧情以手游的形式做出来不够好,说它其实是文学。但是我真的认为怎么不行呢,方舟里的剧情虽然人物只会表情动动,闪一些特效,但是确实更能比文学代入感更高一点吧。再说回剧情,很好,乌萨斯的熊孩子啊沃伦姆德都是写其他国家的事情,现在到了炎国的,确实是会让我联想到中国。我也是农村的,虽然基本没听到什么很离谱的故事,但是我真的觉得中国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希望yj坚持做下去,认真写的剧情总会有人认真对待它的。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明明春分剧情挺好的但是我依然喜欢不起来的原因了,我觉得春分的故事从头到尾有三个“巧合”是很影响观看体验的。第一个“巧合”是矛盾的起因,村子刚想用死人顶上小石的名字小石便回来了。第二个“巧合”是在族长万策尽的时候偏偏两年前申请的那笔钱到了。第三个“巧合”是导演偏偏在族长炸毁工事后死于泥石流。如果是大概率事件我也就认这是巧合了,但是为什么偏偏导演死于泥石流没有其他人死,为什么那笔钱偏偏在族长败露事情后到了,为什么偏偏在村子准备让死人顶着小石名字的时候小石回来了,三个小概率事件叠在同一个故事里,实在让我感受到深深的.....强行罢。
十分感谢各位博士的简评!
(唯有观点的交流才能体现剧情的魅力)


“为了村子,小石......你能不能,当一回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