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笔译上岸分享 初试+复试 |2022翻硕(MTI)考研经验

——酸酸
序
酸酸同学自称“不是特别聪明、一点就通”的人,但通读其文章,可以发现她的文字条理性很强,且长于规划。可举以下几点:
①认真分析真题,找出了真题高频考点。虽然不一定能“押”到题,但复习方向是明晰的。
②深知复盘的重要性。
③坚持做练习,同时知道形成自己的语料库,并能举一反三。
④做中译日的练习,懂得以“稳”为主,优先正确性,而非高级表达。
⑤知道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看。
有句古话,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意思是善于作战的人,会先想办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先考虑怎么突显自己的能力,怎么去打一场漂亮仗。要注意,“不败”不等于“赢”,而是先“不输”,“不输”就有一切可能。
酸酸同学的备考策略也是如此,其实整个策略就是先理清备考方向,之后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先使自己“不输”。虽然她自称“不是特别聪明”,但从她的备考策略中,能感觉出,她是很有智慧的人。这一点也值得很多同学借鉴。
最后再针对酸酸同学的“碎碎念”说两句。
“研途”的确是攀登,是险境。而即便走完了“研途”也会发现,它的确只是「通過点」,而非「終点」,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磨砺。
但只要是在攀登的路上,就总会遇到更多的风景。只要是风景,就会带给我们一段新的经历。
祝愿酸酸同学今后遇到更多的风景。
唯斯
前言
本人坐标西北地区某师范211,本科读的就是日语,专四优秀,JtestB级816,大三下学期通过日语三级笔译,还没参加过N1考试。决定要考日语笔译专业是很早很早的事情。因为综合自身的情况:我本身很喜欢翻译;从大三就开始备考CATTI,而且也通过了日语三级笔译,有一定的基础;英语极差(对,极差!);对搞研究、写论文没有兴趣,更想做一些和实践有关的;文笔好;平时话少,日语口音不标准,模仿能力差……因此坚定地选择了MTI笔译。
本来的目标院校是厦大,因为想离家近一点。从去年(2021年)7月份正式开始闭关复习,然而到9月份突然看到厦大官网公布的保研名单已经差不多把统招名额占完了,心里一下子很难过。【感觉这几年保研占比越来越大,估计以后几年都是,所以大家看学校时一定要留意他们的保研录取情况】
后来本着要去沿海地区的目标和985情结,我很快地决定把目标院校改成中国海洋大学。说是慌慌张张改的也不为过。但说起来也考虑了很多原因:憧憬青岛这个城市;想去综合类大学换个环境;日语翻译大家林少华老师在海大任教;海大的考研真题感觉很合自己心意(偏重文学方向),而且风格和厦大有一定相似性。【海大每年会在官网公布上一年真题,这一点省去了考研er很多烦恼!】
除了自己埋头苦读,当然一路也有家人和很多好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我总算才能一路跌跌撞撞又顺顺利利走来,并且意外地取得初试第二,复试第一的成绩。
关于复习场所,考研前期我是在家复习的,因为7月份到10月份学校没课,加上本人还算自律,索性就没回学校。
PS:考研复习期间营养和睡眠很重要啊!!一定要多吃点健康补身体的,而且宁可第二天再复习也不要前一天开夜车!!
正文
我的初试成绩是396,排名第二,主要是两门专业课发挥得不错。
101思想政治(68)
推荐用书:
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
徐涛强化班
肖秀荣《八套卷》(11月)《四套卷》(12月中旬)
腿姐《四套卷》
徐涛《六套卷》
徐涛《考前预测必备20题》(俗称小黄书)
公众号:空卡空卡空空卡,腿姐考研政治课堂,考研政治徐涛
政治的成绩是我没想到的,有一说一,这是我后期投入精力较大的一门,可惜居然没上70分(捂脸),反思了一下,选择题答得还行,大概是因为选择题耗时太长,写主观题的时候时间不够,分点排版不好,字迹太潦草了吧。【所以大家在答这种大段落的主观题,一定一定要注意分点清晰,字迹工整!】
政治复习建议安排在早上,因为它是第一天早上考的。时间线大概如下:
7月-9月:
肖爷爷的《精讲精练》,看一期配合做一期《1000题》,建议配合徐涛老师的强化班。
这个时期主要是为了加深对四个模块的框架的印象,并不要求记好每一个知识点,我当时是配合着自己画思维导图。徐涛老师的强化班会标记当年的重点难点,这个阶段最迟十月中旬要完成。
10月中旬-11月:
二刷《1000题》(也有三刷)。可以跟着空卡整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她整理得很细,省了不少功夫。
11月-12月上旬:
徐涛老师和腿姐出的带背音频,(涛涛子偏重主观题记忆,腿姐前期偏重选择题辨析,后期也有主观题带背)。大概从11月份开始,持续到12月考试前一周,每天更新。我那时候是在早上去图书馆的路上听,到了那里拿出笔记本,边听边记(day1day2day3……),按照涛涛的记忆曲线表及时复习,效果很好。
大量刷考研辅导老师出的预测选择题(这个时候主要背选择题,主观题12月中旬开始来得及)。这里推荐肖秀荣《八套卷》、腿姐《四套卷》,徐涛《六套卷》(做涛涛子的题经常让自己怀疑人生,但对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很有用),个人觉得刷完上述三位老师出的题就够够的了。
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关注和总结全年时政,可以多留意空卡的公众号,她会时不时出一些当年时政热点总结(再次表白卡子!真的超级有用!)
考前一周:
肖秀荣《四套卷》选择题+主观题。这本很重要,几乎每年主观题都会出原题,一定要背熟。
二刷《四套卷》《六套卷》《八套卷》。
徐涛《考研预测必背20题》(徐涛带背后期会用到)
以下附2022年213、359、448真题回忆版。

213翻译硕士日语(80)
推荐用书
N1《红宝书》(词汇)、《蓝宝书》(语法)
《日语专八考试综合辅导与强化训练》
《日语专四考试综合辅导与强化训练》
专八真题
app沪江小D
网上搜集专业四级作文范文
213这一门大多数学校的题型都大同小异。海大比较特殊的是它每年的题型不固定。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外来语翻译,语法造句是比较固定的,但今年把读解文取消了,改成中等长度的汉译日,日译汉两篇翻译。还有意外的是今年多了古典语法的考察(捂脸),往年从来没考过,所以我一点也没看,10分哗啦啦地没了……
个人认为213可以按照N1的复习方法去准备,而且复习方法和频度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app沪江小D是一款还不错的背单词工具,按照记忆曲线安排每日背诵单词,还可以自主分类【ps:海大每年都会考国家名】。
我从7月份开始刷《红宝书》,一共20章,每天争取看半章,拿荧光笔在上面标记陌生词汇和惯用表达。滚动复习。【要时常复盘,不然看了就跟没看】
8月、10月、12月看《蓝宝书》,每隔一个月滚动复习,保持记忆。最后一遍看的时候可以遮住例句,练习造句。
因为12月中旬考专八,所以专八辅导书也顺便用,【海大往年也考惯用语、俗语】个人建议多背一点上面的惯用表达,反正我的专八书是快烂了(捂脸)。
至于作文,我那时候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只是网上找了几篇优秀范文,研究了一下他们的篇章结构,然后背了几个素材(例如5G、人工智能、电子书等等)。
359日语翻译基础(131)
推荐资源:
2018-2022年人民网,人民中国,CRI热词总结【日研万事屋有整理过】
CATTI三级笔译教材+真题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汉译日精选汇编》
瑞译学苑日语翻硕真题精练精讲
瑞译学苑二级笔译真题精讲(个人觉得考研的话难度没那么大,所以后期复习就暂时没看)
人民网的中日对译,可以做翻译对照练习【网页版】
天声人语中日对译
JPtalker(一个APP,强推!里面超多小视频)【主要是积累语感和热词】
前面说过我从大三开始准备CATTI,可以说练习的时间还算长。并且我觉得笔译专业有个好处就是科目与科目之间有相通之处,比如复习213的同时也可以积累359的知识。
从大三开始,每天的「ルーティン」之一就是在JPtalker上打卡NHK新闻听力和日语短视频。我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每一条新闻里的生词和表达。
个人认为非常有用,磨耳朵不说,语感也加强了。因为日语和汉语句子构造和表达顺序不一样,新闻听多了,翻译文章的时候会有一种得心应手、张口就来的感觉。
另外准备一个笔记本,隔几天练一次汉译日(对中国人来说日译汉难度较低,所以我一般没有动手写下来),素材就从人民网日文版找(下图位置)。搭配译文做笔记,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语料库。刚开始觉得自己翻译的牛头不对马嘴,但时间久了进步是很明显的。【文段空行可以大一点,方便插入修改。同一个表达或者相似的表达可以集中记几个表达,丰富语料库。(这些方法是从瑞译真题精讲学的)】

重点关注近三年来人民网,人民中国,CRI整理的热词,做好笔记,复盘。【海大每年的热词考察并不是十分紧跟时事,但都是一些日常新闻上听到的词汇,例如“dp”“养老金”等等。】【考研废笔记本】
因为观察前几年的真题,我发现海大每年几乎都会考日文小说,而且是近现代小说,有很多和语。所以复习后期我特意从网上找了别人整理的日语文化负载词(例如月份别称、日用品、含“风”啊“雨”啊的词语)。
其实说到翻译实践,我之前前前后后也报了好几个机构的训练营,总结出来一条经验,那就是:不求高级表达,只求准确表达。特别是汉译日的时候,用最有把握的表达,哪怕那个语法过于简单,那个词过于低级。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17)
推荐用书: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李国正
《最后的礼物》
《2000个应该知道的文化常识》
高中生必备古诗词(对,从高三的表妹那里骗来的口袋读本)
毛泽东诗词(年年考,比重大,记得篇篇背)
APP纸条(作品素材整理)
海大的448个人觉得非常友好的,它不考词语解释,考的是短文填空,文化常识,古诗填空和汉语作文。
短文填空考察的是词语选择,汉语语感很重要,而且题材多是时事热点和科普文,大家可以平时朗读一些正规媒体发布的文章,注意措辞搭配。我12月的时候习惯每天朗读几篇《最后的礼物》。
文化常识多半是中华文化,但今年考了“星期”这一时间单位。但难度不大,总体属于高中常识范围内的知识点。
古诗填空每年都是十分,十个句子。唐宋诗词(高中必背之外,加上一些名句)+毛泽东诗词(占比很大)。这类题型最好不要失分,然而很不幸,我有三个句子写不出来。
作文每年都是论说文,即给一个段落,然后围绕一个词展开论说,整体难度比高中的材料作文低很多。
整体来说,海大的难度还算友好。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复习的内容,并非看的参考书越多学得越多,而是带着目的去学。
关于复试
2022年海大复试安排在4月3日,我从3月份开始准备的。中海大复试结构如下:

因为复试准备期间我的家乡和青岛遇到疫情,我一直没有返校,而且最后复试是在线上进行的。从三月份起,我和另一位也考日语专业的朋友每天开视频练口语,一人20min,互相纠错,按照对方学校的要求互相抽题问答。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幸运的是,我们最后都通过了面试。
自我介绍我是自己写的,重点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经历。抽题视译需要平时不断练习,锻炼边读边理解和总结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最难的是即兴演讲。练习即兴演讲,建议大家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开头结尾,另外准备几个百搭的话题素材,可以应付许许多多题目【我那时候拿柚子挑战4A的素材套了好几个题目,特别好用!】至于自由问答,只要做到吐字清晰,自信大方就没什么问题。
写在后面
(其实是碎碎念)
四月初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时候当然是很高兴的,但回想一路走来,也有一种魔幻的感觉。因为初始那两天,西安的疫情新增确证人数达到顶峰,我们学校也有同学确诊了,给那两天考研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记得第一天考完被关在考场,晚上雪还挺大,八点多才吃上饭,十点才回宿舍。还记得在大巴车上,外面是夜雪,和那个一起练口语的女生坐在一起,我们说:“我们都会考上的!”
第二天在隔离考场待了一天,然后就被封控隔离了,心里特别没底,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复试的时候,我一连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上来,心里也受到一万点暴击。但最终成绩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大概是整个大学四年自己遇到的最幸运的事情吧。
我的成绩在班里不算拔尖,而且本身不是特别聪明、一点就通的类型,论努力也比不上其他人。考试复习前,看了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分享和帖子,心里还有点害怕,觉得人家成绩都那么好了还那么努力,那我还没开始就输了。
但考研就像攀登,一旦开始就很难中途退出(像我这么骄傲的人怎么可能中途退出HHH)。坚持到中间,看到保研和找工作的同学发朋友圈出去玩,除了羡慕还会陷入emo情绪里。
但也确实是在攀登的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美好的风景。我能看见冬日的朝阳从图书馆天台的东边一寸寸升起,阳光9点准时经过古老的屋檐和石柱;深夜走在学校里,无数遍抬头看到挂在疏树上的明月,脑海里闪过一句“漏断人初静”;遇到了有趣的徐涛老师和有趣的历史,他让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解多了一点温度和智慧;背了许多毛主席的诗篇,他让中国革命多了一分浪漫主义,让诗词多了一分磅礴大气。
而且上岸之后又会发现,过去经历的事情让自己的阅历更加充盈,但仔细一想其实不算什么,考研是一个阶段,而未来还有更多困难和磨砺。
所以,短暂休息过后还要收拾行囊,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