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日记④—新V走向底边的4个误区
面对流量,和观众的期待,是一件需要神经高度紧绷的事情。
下播后有多空洞,直播的时候就有多紧绷。
直播有时候很像炒股,涨的时候觉得自己是股神,无所不能。
跌的时候满头问号,心态爆炸,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只要低谷过一次之后就处处小心,时时紧绷。
我们试想下这些场景:
感觉今天直播没有什么新观众进来,没有什么流量?好难熬啊。
要不试试去投稿吧,直播没流量可以多发发视频,也是一种引流的方式。
发什么内容呢?最新有个XX的瓜挺火的,我去锐评一下,蹭一下热度吧!
视频流量也不太行诶,来看直播的观众还是很少,但是我要努力坚持!
没什么观众看,我可以自言自语,唱唱歌,总之我不能放弃。
自言自语可能没什么意思,我可以开播前花时间准备点活和话题。
这次整活好像效果不错诶,睡觉前满脑子在想明天整什么活,想了一晚上。
渐渐的有人看,有人说话了,但是感觉实在想不出什么新活了,压力好大。
昨天来看的观众今天没来了,我还发现他在别人那上了个船,他都没给我上船。
可能做V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不能太强求有没有人喜欢,不要对自己期待太高了。
以上情景如果一半你都经历过,就已经撞到很多个误区了。
好像是看似没有问题的逻辑,实则漏洞百出。
“误区”不是指这是错的,而是走了弯路,
你做的事情没有直接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其实并不想讨论什么是正确的直播方式,
直播本来就是一件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想法去做的事情。
但现在的行业环境更像一个学校的班级,平台就像班主任,
班主任会奖励和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打压成绩不好的学生。
奇怪的是这个班级里只有班主任,没有老师——大家都靠自学来比成绩,
有的人蒙对题目被表扬了,有的人努力做题却说不复合题意。
努力的人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学,该怎么做,才能在这个班级有自己的位置。
所以我更多的是想作为一个自学好几年,知道怎么做题的人,
传授给一些努力但不知道方向的同学一些经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误区1——直播没流量,期待努力投稿能解决问题
努力投稿确实能够解决直播流量问题,但用这种方式是花了十倍的时间。
有个商业概念叫“漏斗越长,转化越低”,
倒推的话大概一个稿件10w播放会有大约1w赞,1000个关注。
1000个关注里排除不看直播的人,时间对不上的人,只计算愿意看你的人。
大约只有1%,也就是10个人,真的会这么低吗?
1000粉的v平时直播有多少人看呢?如果是纯视频粉只会更低的。
更别提10w+的视频有多难出现,大部分正常数据是第一条视频只有1000-3000播放。
我们正确的方式是从平台直播推流机制上寻求解决。
这个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优胜劣汰,是一种同一时段开播主播的流量转化率排名机制。
其中两个关键词“同一时间”,“流量转化率”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最快的两个方法。
同一时间很好理解,就是换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段。
晚上8-11点的时候可能开播的人数有500+,在500+人里脱颖而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如果我能在早上,或者深夜开播,那个时候开播人数只有50+,
什么概念呢,就算你排在最后,观众的手指刷两下就能看到了。
太阴间时间会不会没人看呢?完全不会,而且有以下几个优点:
因为啊b现在还挺国际化的,深夜会有很多海外党来看。
流量虽然变少了,但是人均占有流量变多了,基本上每个房间都有人聊天。
白天大家的心思都在三次元的琐事上,深夜观众注意力可以都放你身上。
深夜没有小学生,没有未成年,都去睡觉了,不用担心退款。
另一个概念,流量转化率,也不难理解。
就是平均多少个观众刷到你了会点进来一次,点进来的人平均看多久关掉。
如果100个观众刷到你有1个点进来,点击率就是1%。
如果10个观众从进来到离开的平均停留是10秒,这个就是10秒的留存。
加在一起就是流量转化率。
转化率高的就会自动推流,转化率低的就会掉的排名下面更难看到。
提高转化率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封面标题,
其实改善封面标题只用花做投稿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能达到投稿的效果。
我们试想下,如果你一场直播进了10个人,点击率1%,
说明你只需要把点击率提到2%,每天就能多进10个人,
这个比努力投稿,或者招公会苦哈哈的要资源简单多了。
我做了几年接生人,自认为比较大的成绩就是把我们所有人平均的点击率提到了3%,
这个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推什么资源的,因为自然流量就还挺多。

误区2——直播间不活跃,认为是自己不会整活和没有才艺
你可以找时间试试,连续看一个V唱歌唱7天,每天都准时来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时候一般人脑子会有几个问号。
我为啥要来天天看?她唱歌好听和我有啥关系?
我想听歌为啥不看视频?一定要每天追直播?
头几天还蛮有新鲜感的,但是这几天觉得腻了,还是打游戏去好了。
虽然一定也有人会喜欢默默听歌不说话,而且每天都来,但是是另一种情况,下面会说。
整活就更不用说了,经常看整活的人都肯定产生过以下类似的想法:
这个V好有意思(但是我是看的视频,并不会来看直播)
看视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怎么直播感觉没那么有意思?
上个星期看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怎么这周没有新活了?天天整烂活。
我个人觉得“有意思”是一个人从内在散发出来的,而不是准备出来的,
如果每次整活都需要想一晚上,是很痛苦的,而且容易吃力不讨好,因为有效期太短了。
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讲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现在的人过的都太累了,大家不想去关心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才艺和整活是个辅助项,互动才是直播的核心。
互动——把这个直播间跟观众没关系,变成这个直播间跟观众有关系。
有关系了我就会选择这个直播间,而不是其他直播间,这个时候就有用户黏度。
最基础的互动是怎么跟一个观众聊三句话以上,把这个锻炼好是初期最重要的。
我也会看很多直播,有很多v是需要我费心思去跟她找话题的,
生活已经很累的,在网上我是不太愿意再费力和人找话题的,
大部分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会关掉。
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互动:
今天有个粉丝来看你,进来直播间你不欢迎,也不找话题。
你直接点一首他最近喜欢听的歌,什么也不要说。
这个时候虽然你们一句话也没聊,但是“互动”却已经产生了。
他会关掉去别的直播间吗?不太会,因为别人直播间他还要找话题融入进去。
误区3——把没有礼物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愿意开口去“要”
这个是最好理解的,礼物不是要来的,观众很反感被逼消费。
但同时,很多V在这么想的时候并没有给观众消费机会,所以观众不消费。
消费机会,也是消费契机,为什么一般做活动回的时候礼物比较多。
因为活动是一个消费理由,消费契机。
当V没有观众视角的时候,就会搞不明白这件事。
怎么能搞明白?就是自己去作为一个观众,看看其他V。
看几个自己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心想我如果一定要刷点啥,我会什么时候刷。
大部分观众其实有种感受,我就这么硬刷会不会很尴尬,
显得我人傻钱多,或者是抢了其他观众的风头。
误区4——把数据下滑归结于是观众不够喜欢自己
这个脉络的逻辑是:
观众看我直播,有的会喜欢我,有的不会。
喜欢我的就会留下来继续看,看的久的会更喜欢我。
喜欢到一定程度了就会消费,没有消费就是不够喜欢我。
他这个月消费的没有上个月多,一定是没那么喜欢我了。
这个逻辑拿去想自己对象没什么关系,但是观众是观众不是你对象,不要这么想。
大部分的时候你不真的为对方做点什么,对方也不可能真的喜欢你。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人过的都太累了,大家不想去关心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比如一个爱听苦情歌的人,如果有一天谈了新的恋爱还会天天听苦情歌吗?
爱听苦情歌是因为那段时间他需要苦情歌,需要一个心理共鸣,这首歌跟他有关系。
观众看主播很多时候也一样,在你没为他真的做点什么的时候,他对你的喜欢是真的喜欢,还是基于自己的需要呢?等这段时间过了,他还会需要吗?
除非自娱自乐不想有任何成绩,不然爱看看,不爱看就走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是抱着想做出成绩做V的话,我们时常都要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任性考验观众对你的喜欢,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和付出。
很多摆烂的时候,观众对自己的包容是一种礼貌,时间久了他们会默默离开。
不要把时间花在盲目蹭热点上,无异于把时间花在凑热闹的人上而不花在支持你的人身上
最大的任性是太在意骂自己的观众,因为这个时候你在意的是自己,对其他观众不公平。
观众来看自己是在找一种体验,学会用观众视角看问题,就能慢慢创造更好的观看体验。
当你真的为了观众做了点什么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不会让你吃亏的。
珍惜和陪伴自己的观众,就像我企划的要求写的,不用你有才艺和特长,但希望你能离DD们心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