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午睡
你多久没睡过午睡了?
或者说,你多久没睡过好的午睡了?
我个人对于午睡有三种划分,最差的一等就是睡的时间不长不短,被自己的要事或者是被别人所打断,以致整日昏昏沉沉,不得所以终;第二等便是小睡即可,半个小时左右,像夏日炎炎友人递来的冰水,冬日之中忽而走进暖室之感,消除了白天一天的疲惫,如同光武中兴般,把过了半天的日子当成新的一天来用,从而更加向上地对待自己的时光;最上等的话莫过于穷途末路之处,困极昏沉之时,躺在床上,睡!睡!睡!直到日月变天,直到太阳西斜,才慢悠悠醒来,彼时,洗却前尘事,忘掉忧愁苦,重新朝着西落的太阳奔跑。
最差一等的午睡是时常而有之,第二等的话犹如饭菜而不可或缺,最上等的话确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现代的社会,就是要向高效率看齐,午觉这回事,也是第二等的高效率点,第一种不但比第二种时间长,而且还会比第二种更困,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保持在半个小时的午睡即可,多了可能会使脑袋昏沉,少了而又没有发到午睡的效果,小酌即可,无需贪杯,保持脑袋清醒,继续下午的学习或者工作。
但是,快餐即是快餐,永远达不到第一等午睡的乐趣。
因为在如今,这种第一等午睡,是要看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又因为此种种制约,使其一跃而起,成为第一等而居高不下。
首先是天时,工作日或者学习日肯定是不能的,只能在周末或者是放假的时候;地利,是指得有一个让你持续睡三四个小时而没有给你打扰的环境;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和了,现代社会,举手有手机,躺下可以放音乐,半躺的时候又有书在枕边可以让你看,时间会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什么时候有这种让你“只愿长睡不愿醒”的时间呀,醒着的时候诱惑那么多。只有在某种特定的时间段,某种特定的心情里,才能会有这种不想玩手机看书听音乐,只想一头载进去,像熨斗烫衣服那样,需要床和枕头的包围,把自己的变得皱皱的心情熨的平平的,起来的时候,会感觉换了一片天。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诗来赞美午睡: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平生半数不易的他,怎么也折不垮,花开花落之间,半睡半醒之期,躺在床上,尽管睡前脑袋沉沉,尽管可能昨夜彻夜未眠,“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能够在风和日丽之日,清风飘香之时,美美的睡一觉,睡醒了以后,这天还是这天,这境遇尚是如此,周遭静静的,拥抱了睡眠之后心里满是空虚,也要鼓起勇气,扯起一张笑脸,面对自己或许没有起色的日复一日的日常。
《三体》的信念中心的标语:把你们绝望的人,你们迷茫的人,把你们渴望看到胜利之光的畏惧徘徊的人都给我/把那些精神失落、是魂在流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信念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我觉得不必这么麻烦,应该改成这样:把你们绝望的人,你们迷茫的人,把你们渴望看到胜利之光的畏惧徘徊的人都给我/把那些精神失落、是魂在流浪的人都送来:在这午睡的床边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