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食用菌栽培不出菇问题,食用菌不出菇的原因有那些
食用菌栽培是指人工种植和培育可供食用的各种真菌,包括蘑菇、香菇、松茸、金针菇等等。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使菌丝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产生可食用的菌类。

食用菌栽培中可能会出现催菇不出菇现象,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具体如下:
1、菌种选用不当:秋季栽培香菇宜选用中温或低温型、早熟性品种,而春季栽培应选择中温或低温型、迟熟性品种。若秋栽选用的是迟熟性品种,接种后须经3~4个月,菌丝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当年秋冬季不会出菇,要到翌年春季才能出菇。同样若春季栽培选用的是中温型、早熟性品种,接种后60~70天发菌,到出菇时,气温升高,不适于子实体形成,就不能出菇。若菌筒完好,可保存越夏,待秋凉后能正常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
2、菌丝发育不成熟: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当发育到生理成熟时才能形成子实体。菌龄的长短受种性制约和环境条件影响,且温度是影响菌丝生理成熟的关键。中、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7℃,若菌丝长期处在20℃以下,尤其在10℃以下,虽然菌丝培养很长时间,但所需的积温不够,菌丝发育不成熟,也就不会出菇。防治方法:将菌袋置于20~25℃条件下继续培养,或把菌筒堆积起来,覆盖薄膜提高堆温,促使菌丝发育。
3、播种期不适宜:不论栽培何种菇,都要选择最佳播种期,一般菇类的播种期为春秋季。我省秋季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8月中旬至10月。播种太早,温度高易感杂菌;播种太晚,若没有加温条件,因温度低而不可能出菇。春季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1~3月。若播种太晚,因气温已超出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也就不会出菇。但可将菌筒置于适宜条件下越夏,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再管理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4、菌种退化和制种不规范:由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过频,或保存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制作菌种时温度过高等,都会导致菌种优良性状逐渐退化。若使用已退化的菌种,菌丝萌发迟,发菌慢,菌丝抗逆性差,最终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另一个原因是制种不规范,菌种厂为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将原种再扩制成原种,或将栽培种再扩制成栽培种。这样的菌种在生产上表现出迟迟不出菇。防治方法:生产菌种要严格控制传代次数,一般要控制在4次以内。菌种厂要有生产菌种的基本设施及保存菌种的条件。不允许原种再扩制原种,栽培种再次扩制栽培种。栽培者购买菌种时,要问清品种名称、特性,并挑选生长整齐健壮的适龄菌种,不用退化菌种和老化菌种。自己生产菌种时,要根据栽培时间,计算好菌种生长时间,以免菌种过久存放。

5、胡桃肉状菌污染:胡桃肉状菌主要是在土壤中。没有充分发酵的培养料及感染有胡桃肉状菌的食用菌菌种,也是它的传染途径。操作人员的手、工具、昆虫都可以传播此病。旧菇房原有的床架、地面没有彻底地进行消毒就继续使用,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原因。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够好,或者使用了受到胡桃肉状菌污染的基质等,就有可能导致食用菌被污染。此外,如果在栽培过程中没有注意消毒和防护措施,也容易造成胡桃肉状菌的污染。因此,为了避免胡桃肉状菌的污染,建议在食用菌栽培前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并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基质和工具。同时,也要定期对栽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诺福消毒剂,是一款高效广谱的食品级杀菌消毒剂,主要成分为银离子复合型稳定性的溶液。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因产品的独特杀菌原理,拥有强效的广谱杀菌效果,杀灭芽孢、细菌、真菌、霉菌等各种类型的微生物时效果显著。
诺福具有杀菌彻底,不产生微生物耐药性,不造成重复污染等特点。
1、接种前,对菌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污染菌种予以销毁。菌种使用前,菌种瓶或种袋可选用诺福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2、栽培食用菌时,在菌袋进棚前用诺福消毒剂对菇棚消毒(棚地面、墙壁、棚顶及棚外周围)。
3、堆制培养料时要防止过湿,可使用诺福消毒剂对培养料的消杀来减少胡桃肉状菌的子囊果和孢子对食用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