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度Q1财报:十年磨一剑,Apollo“破茧”成估值新增长极

2021-05-19 10:51 作者:鹿鸣财经  | 我要投稿


作者 / 伊宁 罗京

编辑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5月18日,百度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营收281.34亿元,同比增长25%,超出市场预估的272.86亿元;非GAAP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42.97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百度核心收入为205亿元,同比增长34%。在线营销收入为163亿元,同比增长27%。非营销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70%,主要受云服务等推动。


这对于百度而言,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尤其是百度核心业务中非营销收入同比增长70%,意味着百度在转向AI公司的路途上更进一步了。


回首过去二十年,前十年百度以移动生态发展为主,后十年部署新型AI生态,自2013年起布局自动驾驶,于2017年推出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历经八年筚路蓝缕终于破茧,成为百度新的增长极。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


Apollo业务收入增长强劲,自动驾驶(ASD)业务相比去年增长了5倍之多,说明了百度正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赛道真正启航,自动驾驶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百度“蝶变”的推进性单元。百度的估值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强劲调整。


01 百度变道,Apollo“破茧”


风起于青萍之末。


今年已是百度Apollo的第8个年头了,短短数年,百度Apollo完成从0到1、从1到N的蝶变,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拥有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超过210家,汇聚全球开发者55000名,开源代码数70万行。


更为具体地看,百度Apollo已发展出汽车智能化、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三大模块业务。


• 汽车智能化


据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2020-2024)》数据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7620万辆,2020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



广阔的蓝海促使传统车企积极布局汽车智能化业务,但从现在开始才投入领域做技术研究,对传统车企而言,难免是一大机会成本。


而在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上,百度Apollo推出了包括智舱、智云、智驾、智图四大系列的智车产品全景,其中智云产品能支持车企快速构建智能化能力,将原本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的自动驾驶研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


而Apollo智驾更是百度将多年研发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释放到乘用车辅助驾驶领域,实现可量产的、更安全的智能驾驶。换言之,百度将更高级别技术(L4)降维赋能辅助驾驶产品,一下子解决了在城市复杂道路场景自动驾驶的问题,而目前同行方案仅支持高速和城市环线。


据悉,Apollo已与广汽、长城、威马等10家车企达成高精地图、自主泊车、领航辅助驾驶等汽车智能化服务,并预计在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将迎来量产高峰,每月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5年Apollo智驾产品预计前装量产搭载100万台。


为了更好实现人车交互,车内智能语音助手少不了。目前,Apollo智舱与超过70家车企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小度车载OS已安装在超150万辆新车上,2021年Q1安装量较上一年增加超过一倍。


除了智云、智驾、智舱,还有智图,四者构筑起一套全方位的整车智能化解决方案。Apollo智图包含车载导航地图、高级辅助驾驶地图、高度自动驾驶地图在内,面向全域L2+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的道路、车道、路口等内容。


• ACE智能交通引擎


仅仅是单车智能还不够,还需要车联网V2X的存在,以实现车车、车路、车云、车图之间互联。


对此,百度Apollo也给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其中ACE分别代表了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Connected Road车路协同、Efficient Mobility高效出行。


不到1年的时候,ACE智能交通引擎已经在全国20余个城市开展落地实践,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合肥、成都、湖南等地成立了子公司,并于去年10月以7.3亿控股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华录易云。


根据观研天下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95.7 亿元。



而智慧交通的本质是升级路端的基础设施,使其与车端形成车路协同,百度入局,能让智慧交通和旗下另两大业务: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产生协同效应, 更好地应对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中碰到的系统性的挑战。


• 自动驾驶


据QYresearch,我国2019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到345亿元,平均增速保持在37%,并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


自2013年成立以来,Apollo L4级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已经突破1000万公里,百度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千万公里级路测积累的中国企业。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百度自动驾驶的研发实力和成果受到国际认可。在Guidehouse Insights 发布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中,百度连续两年被评为“领先公司”,成为全球获评的四家AI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


由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数据采集在国内有测试采集资质的要求,以北京市政府的授权道路测试为例,百度在测试车辆牌照数量及测试里程等指标上都较为领先。


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0)》,2020年百度的测试里程数达到112.53万公里,占2020年北京市测试总里程的96%,奥迪、丰田、美团等多家测试企业均低于5000公里。此外,百度已连续三年成为投入测试车数量最多、测试里程最长的企业。


目前,自动共享无人车是Apollo当前发展最为成熟的L4业务。商业化运营方面,目前已经在北京(亦庄、海淀)、长沙、沧州等地开展试运营业务,试运营的车辆已经超过200台。


02 Waymo还是Teala,Apollo估值几何?


大象转身不易,后十年百度三次股价上涨均是基于其新业务的拓展,尤其是2020年智能驾驶的突破。那么,作为百度如今最受瞩目的明星业务,Apollo到底估值几何?


国际知名投行瑞穗在2月份给出了回答,400亿美金。


那么,这个估值合理吗?考虑到资本市场对于先进技术以及正处于转型阶段百度的保守态度,鹿鸣认为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如何得知Apollo更贴近真实的估值?从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车这三个业务分别入手进行相对估值对标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先来看Apollo的自动驾驶业务,这项技术的具体落地是共享无人车项目Apollo Go,可以对标的企业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


Waymo开始研发自动驾驶的时间要比百度Apollo要早四年,在技术和数据积累上都更具有优势,Waymo还最早推进了共享无人车的商业化进程,于2018年年底在美国凤凰城开始无人驾驶打车付费服务。但去年10月宣布在凤凰城地区向公众开放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后,就隐隐有被百度追上甚至赶超的趋势。


百度Apollo Go不但已经在长沙、北京、沧州这三个城市进入全面开放阶段,今年五一期间更是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 , 向公众全面开放付费服务,接待了848个订单,1500位乘客。



可以想见的是,如今百度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进程已经赶超Waymo,而据Waymo最新一轮300亿美元的估值,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业务的估值至少在300亿美元左右。


再来看百度Apollo的汽车智能化业务,其AVP(自主泊车技术)、ANP(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两大旗舰产品,可以对标的是的Tesla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


实际上,Apollo的汽车智能化业务可以分成智驾、智云、智图、智舱四个系列,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套整车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通过与车企合作进行收费,比起Tesla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可能更详实一些。


在估值方面,今年二月份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亚当·乔纳斯给予特斯拉股票“买入”评级,目标价880美元,并把特斯拉的不同业务分开进行研究,认为软件和服务业务价值约为2460亿美元,占总估值的约27.95%,也就是近三分之一。


联想到截至目前特斯拉近5550亿美元的总市值,Apollo的汽车智能化业务的估值至少有1850亿美元的想象空间,但目前Apollo整体估值在400亿美金左右。


至于百度Apollo的交通智能化业务,属于百度独有,没有其他自动驾驶企业深入这个赛道,目前暂无对标企业。但是赛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百度城市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全年市场最终用户订单业绩10亿元,成为国内城市智能交通领域Top5中唯一的互联网企业。


今年以来,百度Apollo先后中标株洲、成都、重庆等三个城市四个项目,累计金额约达2.6亿元。尽管估值不明,潜力却非常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Apollo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汽车智能化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关系。身为Waymo和特斯拉路线的集大成者的百度,野心是围绕自动驾驶产业形成一个大出行系统。在协同效应下,百度Apollo的估值也当远远不止于此。


03 Apollo加持下,百度估值的想象极限在哪?


尽管Apollo的表现亮眼,但如今百度的主要营收依旧靠移动生态业务撑起,两者之外,百度的智能云服务也不容小觑。据去年12月23日,全球知名咨询机构IDC 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 研究报告(2020H1)》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这是百度智能云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二月份摩根大通在研报中将百度云的估值从90亿美元大幅升至250亿美元。并给出其估值逻辑:据彭博社预测,金山云的市值为150亿美元,2021年其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为9倍。而智能云年化收入比金山云高出70%。以此为参照,按10倍市盈率计算,摩根大通将百度云的估值予以上调。


而对于百度核心在线营销业务,考虑到其相对成熟的业务属性及稳定的利润率,天风证券给予广告行业17倍PE进行476亿美元的估值。而爱奇艺业务则按照52%的持股比例得出约113亿美元的估值。


目前百度的总市值在670亿美元左右,如若Apollo有着此前对标Tesla和Waymo相对的两千多亿美元估值,分部相加粗略计算百度估值或将超三千亿美元,估值增长空间极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北京自动驾驶路测报告:百度Apollo车辆数和里程数排名首位 - 新华社客户端

2.招商证券《百度智能驾驶:破釜沉舟,登峰造极 —智能驾驶系列报告(一)》

3.天风证券《百度集团:搜索信息流双引擎驱动,十年积淀开拓AI新空间》

4.《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 研究报告(2020H1)》

5.巴伦周刊《特斯拉60%的估值都不是来自汽车业务》

6.新浪新闻《每月上线一款自动驾驶新车 百度Apollo领跑中国自动驾驶》

7.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2020-2024)》


百度Q1财报:十年磨一剑,Apollo“破茧”成估值新增长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