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孝陵神功聖德碑
我國家肇基東土,祖功宗德,昭格皇天,恢弘景運於萬年。篤生我皇考皇帝,睿聖首出。奄有萬邦,大孝弘仁,武功文德。配兩儀而軼千古,既奉冊寶,恭上尊謚。惟陵寢宜有功德之碑,謹撰述大概,鐫諸貞珉,用傳永久。
敘曰:皇考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諱福臨,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帝第九子也。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皇考未誕之先,太皇太后嘗有紅光繞身,女侍驚以為火,近則不見,眾皆大異之。又夢異人授一子曰:“此統一天下之主也”。次日,皇考誕生,宮內紅光照耀,香氣彌漫,經久不散。 皇考生而神靈,英異非常,六齡讀書,不假師資, 一目數行俱下。太宗甚鍾愛焉。
甲申,嗣登大寶,是時流寇肆逆,明祚已終。國亡君殉,萬姓無歸。爰整六師,一戰而破百萬之強寇,乃建都燕京。齊晉秦豫,傳檄底定,靖寇救民。王師南下,金陵僭號者,其臣下執之以降。由是下楚蜀,平浙閩、兩粵、滇黔。數年之內,以次掃蕩,遂成大一統之業。
治本愛民,出師則嚴紀律,毋敢殺掠百姓。知民苦賦重,盡除明季加派。又停江浙督催織造官,免陜西皮張絨褐之貢,罷各省柑橘鰣魚石榴等物之進。停止邊外城工,蠲派徵民間助工之餉,已臨清燒磚之役,減朝鮮進貢之數,定《賦役全書》,修《大清律令》,各衙門規制事例,祇奉太祖、太宗成法,治具畢張。
敬天尊祖,饗祀親虔。孝事太皇太后,晨興問安,長跪受教。披閱章奏,每至夜分。勤學好問,擇滿漢詞臣,充經筵日講官。於景運門內建直房,令翰林官直宿備顧問。經書史策,手不釋卷,遂知性知天,洞悉至道。兼綜天文、地理、禮、樂、兵、刑、賦役、古今因革利病之源,旁及諸子百家,莫不博涉,得其要領。素衣菲食,不興土木之工。親視太學,釋奠先師,發帑金,崇其廟貌。雖太平,不弛武備,立賢無方。丁亥、己亥,再舉會試,間廣額數,以羅人才。科場作弊者,從重治罪。視滿漢如一體,遇文武無重輕。破故明人臣朋黨之習,尚廉正,黜貪邪,時時甄別廷臣,以示激勸。下詔求言,虛懷納諫。外官入覲,面諭以愛民勤職。詳慎刑獄,大辟覆奏,再四駁審,命官恤刑。各省□濫者皆得免,又停秋□一年。閹寺不使外交,立鐵牌示禁。命儒臣修《祖宗聖訓》《順治大訓》《通鑒全書》《孝經衍義》等書,以教天下臣民。詣先農壇,躬耕耤田,勸農以足民,四方水旱災荒,頻發內帑多金賑濟。雲貴初平,頒發帑金,溥賑軍民。焦心勞思,惟念軍民疾苦。至於故明諸陵,設護衛,禁樵采。憫崇禎帝死難,頒諭祭誄。其臣之殉難者,予贈卹。其宗室投順者,令畜養樂業。其厚待如此。
我皇考以精明理政務,以仁厚結人心,法制則細大無遺,德音則遐邇咸□,故使山陬海澨,莫不覃被恩膏。東至使鹿使犬等國,西至厄內忒黑、吐魯番等國,北至喀爾喀、俄羅斯等國, 南至琉球、暹羅、荷蘭、西洋、海外等數百國,見海不揚波。咸曰:中國有聖主出焉!梯山航海,莫不重譯來王。我皇考惟是兢業祗慎,無一日自暇逸也。順治十八年正月,不豫,於丁巳日上賓。嗚呼哀哉!聖壽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豫定於昌瑞山,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器。
嗚呼!故明政亂久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誕膺景命,定亂無難,特以尚德緩兵故也。至我皇考,當流寇殘破明室,生民塗炭,大兵西下,掃平逆寇,統一寰區,非神武不能開基,非至聖不能致治,謨烈於昭,道法具在。雖堯舜之德,湯武之功,何以尚茲!謹拜手稽首而陳頌曰:
天祜下民。眷於有德。大清受命。奄有方域。
太祖肇基。太宗弘業。皇考纘緒。亶生睿質。
運協禎符。懋建皇極。大武布昭。剪除寇賊。
王師西下。一戰而克。定鼎燕京。綏懷反惻。
指顧蕩平。一統萬國。怙冒烝生。仁恩洋溢。
罷貢停工。以蘇民力。立綱陳紀。利興弊革。
成憲周詳。有典有則。圖治勵精。憂勞日昃。
萬幾畢理。大猷允塞。崇儉去奢。克勤無逸。
敷政優優。居心翼翼。
丕承遺緒。永言孝思。先意順志。恭事慈幃。
好學不倦。悟道淵微。博綜經史。百事周知。
戒勵臣工。首在勿欺。賢姦立辨。黜陟咸宜。
纂成文籍。洋洋訓詞。金匱是寶。萬世可師。
慎刑薄賦。賑救荒災。勸農興學。富之教之。
帝王道貫。覆載功齊。聲教四訖。遠邇不遺。
殊方重譯。入貢京師。治化溥洽。道法昭垂。
休徵駢集。洪烈長貽。巍巍孝陵。神爽憑依。
山苞川拱。祥護靈祇。鏤詞貞石。億禩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