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路出家”的青年作曲家-阮保衡,从爱好到英国皇家学院
我是『沙漏的音乐课』特约讲师阮保衡,今天由我来分享自己的音乐人生。
01
起步晚依旧可以在音乐上有很大成就
真正的学习创作是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我的起步算是很晚的了。
当初之所以接触作曲,也仅仅是为了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想法并不复杂,也没有想过要走这条路。
随着对音乐了解的逐渐加深,才慢慢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香港大学音乐系主任陈庆恩教授。
他对我助益最大,也是他使我坚定了学习音乐的信念。
之后,我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获得伦敦王国学院作曲硕士学位后,于2021年,再赴北⽅皇家音乐学院继续进修。
在我看来,就算起步比别人晚,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音乐,也能有一番大成就。
02
学习初期,是最困难的时间段
和很多初学者一样,在学习初期,有过茫然、彷徨等诸多负面情绪,总感觉身边的阻力很多,如家庭、氛围等等。
但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视这些为压力,而是要将其当作必须去克服的动力。
当你克服了一个问题之后,也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或者是有新的东西想要去探索和尝试。
也正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因为创作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经历。
或许在某个时刻,某件经历,与脑海中隐藏深层的想法,碰撞出了火花,让你灵光一闪,创作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03
求学阶段,需要主动去融入群体
随着对音乐了解的逐步加深,会让你对今后,有更加清晰的规划。
这个时候,也是求知欲更加旺盛的时间段,需要牢牢把握。
我在国外的那些年,体会相当深刻。会面临诸多问题,诸如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之类的。
但是,让我感觉到困难的是融入圈子之后,该如何让对方认同自己的音乐理念?如何用自己的音乐去打动圈子内的外国朋友?
就好像不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多多少少会对同一件事情有着不一样的表述和解析。
在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我自己的个人建议是放平心态,努力地去寻找属于你这个领域的朋友,并进行更多有效的沟通。
需要作为作曲者的我们,去主动提高自身和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从而创作出能让中西方观众都能有共鸣的曲子。
04
研究课题,古典作曲与音乐制作
我个人认为,西方的教育体制多以鼓励为主,思想比较跳跃和发散,有助于开拓想法或者产生新的思路。
也是在这个阶段,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古典作曲以及音乐制作。
现今,我与『沙漏的音乐课』合作,将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进行整理,并且开设了《现代/传统作曲体验课》、《作曲课》、《英皇乐理》和《儿童作曲体验课》等多门课程。将我多年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可以通过公众号『沙漏的音乐课』,报名参加我开设的课程。不管是对音乐感兴趣,还是想要以音乐为跳板,出国留学,相信我都可以帮助到你。
老|师|介|绍
阮保衡 RUAN BAO HENG
●2015年考⼊香港⼤学,毕业后进⼊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作曲硕⼠。后于2021年获奖学⾦赴北⽅皇家音乐学院进修
●师从于世界级作曲家:Emi l y Howa rd(伦敦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S t e v en Da v e r son(A rditti四重奏委约作曲家)、Silvina Milstein(英国作曲家 Alexander Goehr)和陈庆恩教授(香港⼤学音乐系主任)。
●与世界各地的乐团以及演奏家进⾏过合作,例如:朱莉亚弦乐四重奏、Lontano乐团、Offspring乐团等。
●作品展出于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英国、意⼤利、维也纳、俄罗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2020年初,媒介作品《失真化的连续体》被选⼊“0距离”艺术品英国巡回展览,并在剑桥⼤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皇家霍洛威学院和雷丁⼤学展出。
●同年三月被邀请⼊驻⽜津⼤学圣希尔达学院,用时间、空间和身体为主题来创作⼀首即兴的音乐与肢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