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家乳企排队上市,透露了什么信号?

有人黯然退出,有人跃跃欲试,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入局者。
一方面,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菊乐股份)早在2017年就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但因分公司出纳挪用公司巨额资金收到证监会警示函,今年年初再次申报招股书;君乐宝在多次上市未果后,今年直接宣布将上市“战线”拉至2025年;今年7月1日,美庐生物撤回IPO申请……上市热情高涨的乳企,过程也难一帆风顺。
另一方面,澳亚集团、君乐宝乳业、完达山、宜品乳业、骑士乳业、认养一头牛等近十家乳企都释放出IPO信号,“接棒闯关”资本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乳企们扎堆上市,资本市场对于乳企的审核亦越发严苛。自2021年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的乳企数量明显减少。如此,上市究竟注关键考核乳企们什么内容?今年“扎堆”的乳企们,谁又能有更大胜算呢?
01
中小乳企成上市“主力军”

2020年,科拓生物、均瑶健康、品渥食品、熊猫乳品、一鸣食品为代表的众多乳制品上下游企业扎堆登陆A股;2021年,李子园、优然牧业分别登陆A股和港股。
从近两年乳企上市情况可以看出,小乳企正在成为上市的主力军,此外,在行业上市热潮不减的环境下,能够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乳企数量正在下滑。
关于乳企们为何急于上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两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的推广营销成本较高,导致很多企业资金上出现困难。一些中小型区域乳企,面临着来自乳业巨头们的围剿,急需上市融资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不过,上市便能使企业高枕无忧吗?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分析认为,上市对于提升乳企竞争力具有正面效果,但企业基本的稳定性、成长性是上市审核重点,部分中小乳企在这两方面都有缺陷。
在此背景下,中小乳企上市引来了不少质疑声。
以上市不久的阳光乳业为例,阳光乳业今年5月披露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阳光乳业共有6次分红,上述分红均已实施完毕,三年合计分红4.83亿元,而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合计为3.82亿元。公司表示,分红主要是为了满足股东的资金需求及回报股东。这不免然人怀疑其有套现离场的嫌疑。
乳业专家宋亮对此表示:“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非常不足,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上市?众所周知,上市不但可以让部分乳企通过融资来缓解流动性风险,还可以让一些企业获得更好的估值,更加容易卖出好价钱。”
02
上市才能长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套现离场的质疑外,只有上市才能长得更大,似乎亦成为当下行业的共识。
特别是在行业同质化较为严重的当下,中小乳企们需要建立竞争壁垒,在产品上打造出超强的差异化优势,或才有可能在巨头们的围攻下突围。而在这背后,难免需要企业大量投入。上市,便成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概率选项。
财经观察专家罗攀亦表示,“一旦上市成功,企业将获得大规模融资,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向品质强化,上市后企业获得更大的品牌优势,容易扩大市场份额。”
以认养一头牛为例,其身后已聚集了包括德弘资本、KKR、头头是道投资基金、美团龙珠等知名投资机构。资本推动下,认养一头牛虽然受到传统乳企的“围追堵截”,但通过线上这一新渠道,先一步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消费者运营的新生态竞争模式,实现品牌的渗透,为行业市场竞争增添了活力。上市,则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将从资本推动型企业转向经营推动型企业,进一步夯实企业的硬实力。
目前来看,行业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企业上市后的稳定性与成长性成为上市审核中关注的重点。
麦趣尔深陷“丙二醇”风波,在对消费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同时,企业盈利急转直下,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30亿元-1.95亿元,其股价亦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消费标准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作为重要营养来源生产者的乳企,似乎给予了更高期望,企业能否踏入资本市场,更要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与认可。而消费市场的反应,对于想要考核上市的企业来讲,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