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言(一)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0、三思而后行 —《论语》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