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孔乙己”的自救
最近情绪极度的悲观
让我想到了日本失去的一代
他们生来就在绝望和悲观中
而我们生来就带着希望
但我们当代社会丧文化盛行
不由得让我把两者建立联系
思考的过程
也是我的自救
「日本失去的一代」是指出生于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初的日本人。他们成长于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经历了泡沫破裂后的经济低迷、就业难以及社会变迁等问题。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这一代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工作压力大、薪资低、无法获得稳定的职业、婚姻率低、少子化等,由此形成了日本的“M型社会”、“低欲望社会”。
这些社会现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对这一代人命运的关注。本尼迪克的《菊与刀》,从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渊源上的不同入手,认为日本属于“ 耻感文化 ”,并论证这种特殊文化体系对日本社会体制、民族心态及行为模式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土居健郎在《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中强调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在他的后续研究中,提出“娇宠”心理,这是日本人的一种文化、依赖心理状态,是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千石保在《认真的崩溃——新日本人论》一书中,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青年人的状况,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我,对仅仅是“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努力;而日本的社会学家大前研一也在《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的时代》中,阐释了当下青年和社会共同患上了“精神疾病”,物质富足的日本青年,却纷纷陷入了低欲望的精神世界中。
这些学者对日本社会经济的研究都十分深刻,但依旧没能改变日本的阶层固化、女性就业歧视、年轻人形成“蛰居族”、“御宅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反作用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便把这些社会现象淋漓尽致的演绎了出来。各种所谓低碳群体、佛系青年,本质上都是非常理智的,他们理性地认真思考,认识到对于未来没有任何预期,自然就不会有损失和失望。
与此同时,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发展中,改革开放40年的红利消失、阶级固化加重、丧文化的盛行等问题的产生,不由得让我看到了「日本失去的一代」的影子。
「中国的90后」是指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类群体,目前正是中国社会的新兴力量,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90后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生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长,是一个处于过渡时代的过渡群体。
其实从时代背景来看,日本失去的一代生于日本经济低迷期,他们生来就处于悲观和绝望的状态。而生于经济腾飞的中国90后,他们生来就充满着希望。然而,这两类群体面临着一样的挑战,包括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口老龄化等。
且不论宏观层面上的低生育率、人口老年化、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问题。就从个体出发,来讨论一些当代的社会现象,比如最近经常用于年轻人自嘲的「孔乙己文学」,其背后,混杂着当代青年的困惑、焦虑、迷茫。
什么是「孔乙己文学」: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穷困潦倒还穿着象征读书人的长衫,迂腐、麻木。如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用“孔乙己文学”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自嘲“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思想负担、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等矛盾的心理。
很多当代年轻人身上都有孔乙己的影子,我也不例外。寒窗苦读二十余载,心比天高,揣着一纸文凭,却无工作安放;年龄的增长、世俗的压力,引发接踵而至的生活难题;读书让我不满足于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种状态困扰我多年。似乎读的书越多,心中的苦越浓,入眼皆是不如意。这让我一度也对自己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
引发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阶层固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冠疫情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但社会分层在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今天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两本讨论社会阶级的书,一本是《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书中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形成、现实状况、未来走向做了全方位探讨;另一本是日本的经济学家橘木俊诏《格差社会》,讲的是日本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现象,《格差社会》一书以日本为镜,聚焦教育和就业,为中国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个人如何破除格差困境提供了借鉴。
「自我救赎」从宏观层面去谈如何解决我们当下的困境,实属没有太大的作用。迈向新时代,我们应该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自救。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生于90年代的我们,天性乐观,尽管遭受诸多的不如意,也最多躲在自己的壳里,稍微的哭那么一会,抱着大不了重新开始的勇气继续前行。
真诚面对自己、坦然面对世界以及从头再来的勇气令人动容。事实上,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查资料过程中看到一句话,出自《平凡的世界》: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我现在也不能说完全的觉悟了,只是有了一些启发,但愿我的觉悟不要太晚吧,也希望在我的不断思考和尝试中,终有一天能走出困境,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少一些失意的灵魂。
如何实现自我救赎,在我看来:
首先,我们要正视我们所遇到的时代的问题。思想上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想问题一定不能偏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并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要以一个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万事万物的变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埋怨社会给我的造成压力和影响,也要放过自己,这并不是你的错。年少的时候,总会有些心高气傲,质问天地“凭什么?”可现实就是你又凭什么呢?
所以其次,我们要正视自己,但不必自怨自艾。就像打扑克牌一样,我们不能左右我们拿到的牌,但我们可以尽力的去把自己的牌打好。就算之前打的很烂也没有关系,停下来总结反思也没有关系的,最根本的是不能失去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很努力的活着,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好像是在说鸡汤,但这确实是我这些年真切的感悟。另外,在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和掌握方法,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我们免受更多的“失意”。
最后,调整心态,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心理强大最重要的是无条件认可自己,允许现状暂时的失意、颓废,但请你一定一定不要放弃自己!我经历过怀疑自己、自我否定的时期,那段时间我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每一天都像是行尸走肉,感觉活着真的很悲哀,那种感觉太难受了,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如果你还不给自己一点温暖,又有谁还能救赎你呢?
所以我们可以调侃、可以自嘲,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沉沦,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我知道这样很难,但你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