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锯鳐:头顶长“法器”的电锯刺客,体长达七米,浑身是宝险些灭绝

2023-01-27 02:08 作者:天下十三洲  | 我要投稿


每逢新年,我国台湾省都会组织大规模的民俗传统节目,许多人会手持各类道具化妆成神明进行巡游活动,这类道具中就包括锯鳐吻锯制作的“鲨鱼剑”。

当地民众相信鲨鱼剑有着增福、挡煞、镇宅、开运的作用,所以鲨鱼剑和月斧、铜棍、刺球、七星剑并称为“五宝”,是台湾地区民俗活动祈福降瑞的重要道具。那么锯鳐长得有多么奇特,导致它的鱼吻竟然能制成宝剑呢?

锯鳐的绰号太多了,但基本上都是贬义的,“电锯刺客”、“魔鬼剑士”,听上去就让人不寒而栗,锯鳐真的有这么凶残吗?真实情况是锯鳐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但其真正实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锯鳐因其怪异的鱼吻而得名,它的鱼吻扁平且狭长,呈现锯齿状,两侧排列着30多对尖锐的齿状结构,较大个体的锯鳐体长可达7米,其吻锯就能长到2至3米,成年锯鳐的每个锯齿能长到5厘米,宽2厘米,这些锯齿固定在锯鳐吻部的软骨齿窝中,非常坚固且锋利。

锯鳐的吻锯占总体长的30%左右,和一把双面带锯齿的钢锯如出一辙,要是被它的吻锯割伤,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其“电锯刺客”名称的由来。

实际上,锯鳐也的确造成过多起伤人或杀人事件,93年前,美国弗吉尼亚的渔民在海中捕获了一条大锯鳐,但锯鳐拼命挣扎,用吻锯攻击了渔民的渔船,导致渔船倾覆,渔民也身受重伤,全部死亡。

锯鳐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浅水区的底栖鱼类,其背部多为深棕色,腹部白色,它们习惯昼伏夜出,白天趴在水底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捕食。

别看水族馆里的锯鳐经常趴在水底的泥沙中纹丝不动,其实它们的移动和攻击速度是非常快的,经常在眨眼间就能将猎物锯成两半。

锯鳐虽然外形恐怖,捕食手段残忍,但是它们的性情其实是比较温和的,锯鳐从来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锯鳐伤人杀人事件都是因锯鳐挣脱人类捕捉时造成的。

锯鳐外形奇特,按理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生物长得跟它一样,但其实还真有一种动物和锯鳐外形类似,这种动物就是锯鲨,但它们确是两种不同的鱼类。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两种鱼类不同之处,例如锯鳐的鳃孔长在腹部,而锯鲨的鳃孔在体侧,锯鳐的吻锯无须,而锯鲨的吻锯有须。

锯鳐和鼠鲨和蝠鲼一样,都属于卵胎生鱼类,鱼卵在雌鱼体内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才会离开母体,锯鳐一次可生产10余条小锯鳐。

刚出生幼鱼就有半米长,它们的吻锯上包裹着一种带有弹性的胎衣,这层胎衣可以防止雌鱼生产时被割伤,也可以包括幼鱼不会在雌鱼体内自相残杀,但小锯鳐出生抖掉胎衣后,便会在水中互相攻击。

锯鳐的食物主要各种贝类和头足类生物,它们会利用吻锯过滤掉泥沙,然后享用剩下的猎物,有的时候还会用吻锯主动攻击捕食大中型鱼类。

锯鳐的吻锯不但是捕食工具,还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上面长有许多敏感的感觉细胞,在捕食的时候可以感知猎物特有生物信号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在合适的时候主动出击。

锯鳐在咸水或淡水中都可以生存,在幼鱼阶段,它们会在淡水中生活四年左右,然后才会游回海洋,当雨季来临时,它们又会迁徙至海洋和河流的交汇处,直至雨季结束后才重返大海。

对于人类来说,锯鳐浑身都是宝,它们的肉质鲜美甘甜,鱼翅劲道弹牙;皮可以用来制作钱包、刀鞘;鱼肝可以用来制作鱼肝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招致了人类的大肆捕捞。

加之锯鳐生长速度缓慢,海洋污染等因素,导致锯鳐的种群数量开始急剧下降,濒临灭绝。如今,动物保护组织和科学家们正在积极保护锯鳐,恢复锯鳐的种群数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机会见到这种奇异的动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锯鳐:头顶长“法器”的电锯刺客,体长达七米,浑身是宝险些灭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