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功率液传内燃机车的绝唱-论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为何未战胜东风4型内燃机车
1983年,铁道部电令资阳内燃机车厂停止有关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和16V200Z型柴油机的研制及改进工作,转产已经成熟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自此,中国铁路确立以电传内燃机车为主导的地位,液传内燃机车自此便一蹶不振。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功率远大于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为何没能量产。而这个问题就要从机车研制之初开始分析了。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铁道部为满足铁路货运的需要而下达了研制大功率内燃机车的指示。但当时中国铁路尚未确立大功率内燃机车以电传还是液传为为主导,因此铁道部·在1965年确立了“高速柴油机和中速柴油机并举,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并举”的发展方针。而在这一时期,大连机车车辆厂和四方机车车辆厂就分别开始进行东风4和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工作。

但非常明显,这时已经处于“特殊时期”,四方机车车辆厂明显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迫使四方机车车辆厂不得不停止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改进和研制。而大连机车车辆厂虽同样受到冲击但却未停止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改进工作。
1970年,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任务转交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这时东风4-2001号机车已开始投入运用考核,而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尚未定型,因此从这时开始,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就开始落后于东风4型内燃机车。
1973年召开的《船用柴油机及内燃机车会战会议》决定对当时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使用的16V200ZL-1型柴油机进行改进,这一改进就从1973年改到了1974年末。而这时,东风4-0001号机车已经完成1.5万公里运用考核,同时东风4型内燃机车投入了批量生产。而这时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才初步定型,第三台机车才刚刚下线。

1975年初,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任务再次转交资阳内燃机车厂。这时东风4型内燃机车已经开始进行完善。

1977年10月,东方红4-0002号机车开始进行运用考核,而这时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可靠性在不断上升,同时机车数量不断攀升。而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到这时其可靠性低、油耗大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1981年,资阳内燃机车厂依然在继续进行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改进,而这时大连机车车辆厂已经开始进行可靠性更高的16V240ZJB型柴油机的改进。
1982年,资阳内燃机车厂继续对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进行改进和优化。而同年12月,首台装用16V240ZJB型柴油机的东风4B型内燃机车已经完成试验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同时改革开放的进行使得中国铁路货运运量快速上升,虽然当时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功率可以达到5000马力,但3300马力东风4B型内燃机车在当时也可以满足货运列车牵引需要。最终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在1983年8月被铁道部正式要求停止研制。
纵观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过程,当时内燃机车研制政策虽为“高速柴油机和中速柴油机并举,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并举”,实际上就是东风4与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竞争:谁先获得量产,中国铁路未来内燃机车的传动方式就是电传或液传。同时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使得最初研制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四方机车车辆厂没有获得对机车进行改进的机会,而频繁的换厂让不彻底了解这款机车的厂家去对机车进行改进,这几乎不可能完成机车的研制。最终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进度远远落后于东风4型内燃机车,最终也使得中国铁路发展大功率液传内燃机车的成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