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考试大纲解读

2023-03-23 10:05 作者:七色花学园  | 我要投稿

1.1.2.申论大纲解读

申论考试大纲要求如下: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申论考试大纲揭示了申论考查内容,能指引我们学习申论的方向,因此我们学习申论前,首先要熟悉考试大纲。现对申论大纲要求,作一点解读。

一、阅读理解能力

大纲总要求为: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解读: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考查的最基础能力。因为机关工作是靠公文运转支撑,所有实际情况的获取和知悉,需要由工作人员先形成一手材料,再由上级部门理解、分析、凝练总结。所以工作人员理解能力一定要强,否则,看不明白材料要传达的信息,肯定开展不了工作。申论作答需要依据给定资料,从中提取作答要点,我们只有阅读理解能力过硬,才能读懂给定资料,全面、准确地提取作答要点,因此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我们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对于该能力,可从下面三个方面把握:①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②把握材料关系;③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

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读懂材料、理解材料是申论作答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全面”说明给定资料中的任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在阅读材料时要字斟句酌,逐段分析,不轻易断定某段文字没有要点。“准确”即对材料的理解应完全符合材料的本意,所以在阅读材料时,要把握材料主要讲了什么,准确归纳材料主旨和各则材料的含义。

“把握材料关系”:是指要理清材料内部和各材料的逻辑关系,把握内在线索。一则资料常会包含多个段落,不同段落之间往往存在总分、并列、因果、转折等各类关系。我们在阅读材料时,要梳理资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资料分层,并归纳概括段意,分类整合段落信息。

“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给定资料中涉及一些事实,我们要提炼其中的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信息,对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或评价,明确列举这些事实的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事实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提炼观点的基础,一定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而少量的有效信息却淹没在大量的无效信息,甚至是“误导性”信息中,这就需要我们慧眼识珠,善于识别和发现它们,具有捕捉要点的能力。

申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般以给定资料为载体,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申论考试的五大题型均考查该能力,而最直接考查该能力的题型是归纳概括题。

二、综合分析能力

大纲总要求为: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解读:综合分析能力是阅读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综合,是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时才考查的一项能力,它是体现考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能力,对于该能力,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①多角度思考,②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多角度思考”:指全面分析材料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既要看到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要看到引起问题的外部各要素,要看到事件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指对资料多角度思考分析或归纳后,把分析后的内容再恰当地联系、合成起来,得出结论。“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仔细、详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

可见,综合分析能力是指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申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载体主要是综合分析题,考生需要对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考量,而后结合题目要求具体分析,准确判断材料的价值取向,给出合理的结论。此外,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文章论述题也会考查该能力,考生只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对策、执行方案、论点论据等。

三、贯彻执行能力

大纲要求为: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读:贯彻执行能力本应通过实际操作来体现,但对于笔试而言,则需要通过文字性的表述来体现,

这是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时考查的一项能力,可以分为“贯彻”和“执行”两个方面。

“贯彻”意为落实方针政策、精神方法,“执行”意为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前者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后者要求我们提出完成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①贯彻执行什么,②为何贯彻执行,③如何贯彻执行

“贯彻执行什么”:明确文书类型和作答任务。题目中会给出具体的作答任务,告知我们写作背景以及要写什么类型的文种,并作答提供方向。

“为何贯彻执行”: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明确写作背景。有时题目会给出写作主题、写作目的等信息,为写作背景作出提示;若题目中没有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文书类型和材料中的背景表述来确定发文事由。

“如何贯彻执行”:根据文种要求和材料内容书写文书主体部分。在书写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要依据客观实际、及时有效的原则。依法行政,即答案尤其是所提出的措施要合法、合规;客观实际,包括材料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求考生在作答时立足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要点,同时要站在题目所设定身份的立场上,结合生活实际,考虑书写内容和语言风格;及时有效,即成文落实到笔试中要符合题干要求。在考试中,需重点关注“依据客观实际”这一原则。

申论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载体是贯彻执行题。我们在作答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格式、结构,更要认清题目给出的作答任务、工作目标与组织意图,通过对给定资料内容的归纳、分析,全面掌握完成作答任务所面对的客观实际情况,在明确题目限定的身份及对应职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完成工作目标,达成组织意图。

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纲总要求为: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

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解读:“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考查的能力点,“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考查的能力点。这项能力要求考生从复杂资料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方法。对于该能力,需把握以下三个要求:①发现和界定问题;②理解、分析问题;③提出措施或办法。

“发现和界定问题”:我们在通读给定资料时,要发现梳理材料中负面的、应该治理的方面,把握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助自身知识、经验,准确、全面地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找出问题所在。

“理解、分析问题”: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全面分析问题的性质,得出具体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等。

“提出措施或办法”:不仅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站在政府角度进行思考,考量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利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措施或办法,还要注意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细化实施手段和操作步骤,使提出的具体方法能够直接被付诸实践。作答时可根据问题、原因、经验、教训等推出对策。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通过提出对策题进行考查,贯彻执行题和文章论述题也会涉及这一能力,如让考生撰写建议书、报告,写一篇策论文等。考生在作答时,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材料中负面的、应该治理的方面,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估或权衡,另一方面要站在政府角度进行思考,保证提出的对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由于县、乡级职位与群众的接触较多,因此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报考者的群众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而群众工作能力本质与解决问题能力无太大区别,考生要注意答案的针对性,针对材料具体的问题,对策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尤其是基层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万不可答一些“假、大、空”的对策。

五、文字表达能力

大纲总要求为: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或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解读:文字表达能力贯穿整个申论作答过程。关于该能力,考生要注意四个要求。①指定的语种;②

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③准确规范,简明畅达;④表述思想观点。

“指定的语种”:对应着现代汉语及其文体,考生千万不可别出心裁,写出文言文或者诗歌。

“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要根据题型特点、文书或文章类型,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

用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表述特定的内容。

“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应使用与机关行文规范相符的特定词汇、语体和语言方式,文风同机关保持一致,使用机关通用的、规范化的政治术语,使用严谨平实、庄重大气的书面语体,力戒浮华、粗率、草草不恭的文风,用语简洁,准确清晰。

“表述思想观点”:对材料中的事件、观点进行分析,立足材料形成个人的独立观点,并运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而且中心思想、论点、对策一定要鲜明。

文字表达能力是申论作答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申论考试中,该能力在所有题型中均有体现。对于非作文题来说,每道题的作答字数都有严格要求,因此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合并加工,保证答案的简明扼要,同时还要注重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方便阅卷人采点给分。作文题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则更高,国考偏爱考查未明确写作主题的文章论述题,题目通常给出材料中的一句话,要求根据对给定句子的理解或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在作答时,要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迅速提炼总论点和分论点,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并运用多种论证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保证全文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根据上述解读,我们可以发现申论是能力考试,因此我们不能采取知识学习的方法去学习申论。

申论考试大纲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