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伴的行歌练习(一)

2022-01-21 11:30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2022-01/20天问、幼女辞、田园杂兴等等,学伴行歌练习的叮咛:


    (一)论诗教。


诗者多也,写景陈事。若能及义,功德自聚。于自选集,以推风情。虽时政有兴文之举,却多雕虫小技,前者无承,来者何续?一则虚耗时光,二则损人慧命。枯燥乏陋,偏差自封,不足以闻道。顺王道且自立,自然保全无虞。当务之急,孰轻孰重,昭昭然矣。


诗文嚼得深,大约就会有一个曲调出来。一般是这样,会的不难,难的不会。那其中所需要投入的,是个人的学习动能。这个世界会因你而改变,你的认知,决定你的存在。当我们的思想境界,能够如"大学"一样,从格物致知,诚、正、修、齐、治、平,一路扩充上去,起源于仁爱,再来自然能体会和谐。使得五伦健康,事功明确,天人之间有所感应。


  (二)文史记录中。


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里,描述了诸多南方省分,会用歌曲的方式,来兴盛文教,理会伦常。这都是很明确的事实。


语言、文章,或是艺术,自然有些不同。怎样处理,才能完整顺利,也有不同考量。例如,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寂寥子,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或是王维的辋川别业二十首等等。在文体的使用上,大概超过四句或多六句,那格律就只能重复,变成了一种堆叠与拼凑,生气耗尽,老态龙钟了。


高考指挥棒,以前就有。清朝后来的更演变成文字狱。这种作法,令人胆颤心惊!因为语言式有所意识的,硬搬照套某种模式的,那肯定就是一种奴役工具。又精准地说,身体的各个部份,都会老化,只有脑子是越用越活络的。没有活性要素的加注,那意味着,走向死亡。


纪录上有,乾隆时期,下令科举之中,要课考格律诗,皇帝以为美人文华应当如此,从事后诸葛看来,却是在偶然之间,限制了人心的活性,满朝文武能够对应西洋变局的寥寥无几,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事后之醒,有所归因。思想活性不足,不能应变科技力量的兴起,使得黄土九州上坍陷的一蹋糊涂。这是必须修正的事情。


(三)当下的时空。


例如,屠呦呦的青蒿素。那些所谓的新成就?也不一定是新知识。青蒿素,古代经文中就有利用的方剂,是现代科研团队的有机整合,和准确应用,得以对付疟疾,所产生的一个成就。知识如果不会用?那跟没有是一样的。


资讯时代,所谓的知识,并没有多余的意义。又加上工具的便利,随时都能普及。只有人脑的这个创造力,以及对人事物的理解能力,目前还看不到,被机器所取代的可能性。


(四)用力,不要错了重点!


这个整理、应用、团队合作等等,都会很直接的关乎于国力输出。一般人们经营公司也一样,你不可能用一个,脑筋不清楚的人,来公司里从事。相对来说,那是一种彼此的浪费,是一种损害!拿破仑讲过,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人才。那什么是人才?就是放对位置而已。周孔以来德位相配,文质彬彬,名实相符等等,这些都是讨论过的问题。再说了,教育子女要成材,道理也是一样的!


每个人的关注点可以不一样,这没有问题。在十五岁之前的一般性教育,那是完整性最重要。礼乐诗教中说,示教的方式会决定,思维的路径!完整的陈列各种可能性,那么精神的模样一定健康!教人能得意趣,便乐此不疲。


又对于,将成年或已成年的人来说,什么是你个人的心智模样?这个会关乎你一辈子的幸福健康。因为生命的健壮,决定生活的能量。


从事社会建设的个人利基点,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跟这个落点,会稍有不同,你必须,每一个人也都须要,掌握自己有效的生命!不要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世事变化还是难如人意。有人因此奋发,有人却因此消沉。


(五)行歌练习上。


各种题材的体会,那自然都是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的。人人都能有三四成的体会,多加有效的引导七八成也就有了。


施肩吾,幼女词中。这个幼女才六岁,那当然是一个长辈的心态来这么说的。未知巧与拙,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试想一下,是谁在拜新月,是家长执行,子女跟着学。又女子慎终追远,学习礼仪,协助祭祀,这也是礼教的开始!这种情景,自己带着六七岁的儿女,种花,取泉,或者游览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就可以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可证,那就会有情绪上的感应。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尽量去体会,去融入。诗文是浓缩了的语言,乐音更有优雅气质的展现。行歌,短小精干又能典雅和气!没有其它的养德路途,能比这条更有用处!


圣贤之所以留下来的教导会有效,是因为它真实的符合生命脚步!那么也要客观看待,近百余年来,西洋人的科技知识,物理化学等等,有它明确的作用。一者,生命的健康。二者,生活的效率。这两样要去有效应对它。这都可以自修获得的。做好学习,获得都是你自己。


(六)顺从经文的教导!


礼记经解篇中有如下纪录。

《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

《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意译如此。

诗经学不全,容易愚笨。书经学不全,容易诈骗。

乐经学不全,容易奢侈。易经学不全,容易窃盗。

礼经学不全,容易繁琐。麟经学不全,容易作乱。

春秋亦称麟经。


学六经各有优缺,也都是可以周详起来的。经术失传,不准确也不完整,容易又风又雨又干旱,那都令人迷惘,是乱世的来由。


(七)走在路上。


荒原里的不是珍玉,只是禽兽。峰高无坦途,秘境人烟希。赢家才讲谦虚,弱者只能反击。教术的不周全,使得祸害连连。世事纷纷扰扰,天道也然昭昭。然而"天道"!不寄于个人,指月之手,不是月,鼓琴之声,不见形。众人却天天寻找?这都不太有效。


难得的时空里,如此的现象。也是多乌云,还没见天晴。先学正经,再顺带其余,就可以了。这一点,恐怕,没几个人清楚。虽然学得正经,也会有学不到位的情况。


仁德是这样的。不全不足以别分,不深不足以鉴察。无能不足以身份,不公不足以受托。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与理,古字同。学礼是互敬,不能感应,是走向分歧。


或有三季人,自以为学理,探索玩味,越走越差,越会乖张。文书有载记,阳明格竹伤脑筋,自是一无所得。


又例如,误解知识,又不能消化的状况。把书读死了,那脑筋大约也死了。书之失也诬。就会有硁硁然小人哉,斗宵未足可算的状况。易怒的以为是是非非纠缠不清。如此耗损心力的又是谁呢?没底气就乱发脾气,一紧张就情绪上脑,虽然有所以为,这也只是乡愿的邻居,无异是乱源之一。


人,是因为有德,才能够体会"道"。天道,不会消失也不会显现。然而,天德可以自立自得,精神炯然清晰,此者是人人皆可。有德者必有道,无德者自然无道,如此而已。德者何也?行为中有准则,四行之心得一之柄。孟子云,人皆有四端之心也。这是炎黄周孔以来,续传的正教。


要让生命完整,有个程度,才能够鉴别黑白明暗,精粗高低,确实掌握自己。


(八)礼记经解篇中,再次说明。


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

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

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

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敦厚朴实又很聪明,这是深得诗经教导。

来往清楚又很正直,这是深得书经教导。

广大效果又很简便,这是深得乐经教导。

仔细准确又有伦常,这是深得易经教导。

心态整齐又有效率,这是深得礼经教导。

定义明白又有条理,这是深得麟经教导。


行歌既起源于诗,又至于乐音。敦厚朴实又聪明,广大效果又简便,兼得诗经与乐经的真教。对于无形的都能有感应,对于那些五光十色的东西,也就不至于迷惑了。无论明暗,巧诈祸害种种都能看清,不去靠近。君子礼乐不离身,不立于危墙之下,便得安身立命。从这里来走入六经的周详,是余发源的路径。诗冠六经,达天地心。乐德和谐,通王道情。


人生都是这样,你不可能拥有全部。要能立足,至少某一点做到极致。那一点是什么,这就有关乎于你个人的本色了。


对于女性朋友来讲,善用你的感知,这个世界就会因此被点亮。这是很简便的一条道路。对男子而言,至刚则易折,有三点露水的滋润,共襄长久大业也无虞。

学伴的行歌练习(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