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 人纪-《针灸大成》字幕版05


下关穴——耳前一横指,颧弓下方凹陷处即为此穴。闭口取。
颊车穴——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用地仓透颊车,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斜,都可以。
承泣穴——眼眶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一般不针。足阳明、阳跷脉、任脉之会。
四白穴——眼框骨头看过来,下一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穴——在颧骨的下方,里面有动脉,针不能下深。

地仓穴——手足阳明、阳跷脉之会。
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胃经在脸上走,所以脸都是胃经,所以很多年轻男女有青春痘,青春痘都在胃经上面。胃很热,又吃很凶,吃了半天,痘痘就会比较多,又再通宵熬夜,痘子就长出来,都在胃经上面。
大迎穴——在地仓和颊车之间,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人迎穴——横平喉结,旁开一寸半,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动脉搏动处。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水突穴——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水突比较常用,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的时候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在治甲状腺肿很好用。
气舍穴——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缺盆穴——准确位置为锁骨上窝中央。
气户穴——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与缺盆穴相隔一个骨头。

足阳明胃经,从气户开始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在乳根之后就是两寸。
“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
下针不能直刺,从心中往外斜刺。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
乳中穴不针不灸。
乳根穴——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女性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乳癌发病原因(之一):哺乳期生气,奶水积住就变成硬块。
所以,硬块在里面,不去治疗。依古书记载存活期都是十几年,平均去算是十四年。那也就是不治疗,可以活十四年。给西医治,十年没有乳房,十年后就死了。西医的存活率的意思就是你最多能活十年啊。
中医认为奶水就是月经,而这个是心脏在管。那心脏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之所在。如果说妇女们每天心平气和,开心、不动怒,那这个月经来时胸部会胀,胀满以后等月经来了,奶水就会顺着足阳明胃经、冲脉入子宫卵巢。
西医打退乳针,就是无形的去替代了心脏工作,也就伤了心脏。西医不知奶水就是月经,也不知道心脏在管这些问题。也就好像糖尿病,当血糖很高时,西医给你吃降血糖的药或打胰岛素,这样的动作等于叫胰脏去睡觉,你的事我来做。那这一辈子,你就要依赖胰岛素或降血糖的药物。到有一天,还是控制不住时,胰岛素没有用了,降血糖的药也没有用了,而你血糖还是很高,那你怎么办?就死定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直接在上面隔姜灸消硬块,下针也很好用,如硬块在胃经上面,你就在胃经的子穴、母穴或郄穴,依照虚实来下针。
西医找女性荷尔蒙等代用品给你。因为西医不晓得这也是心脏在管。一般心脏自己会调整,把奶水排到大肠去。但西医一介入,又吃女性荷尔蒙。一吃女性荷尔蒙后,很灵哦!情绪变很好,潮热都没了,让你觉得这药真好!其实你错了,女性荷尔蒙又取代了心脏的工作。 但这是心脏的工作啊!
现在研究出来,吃荷尔蒙会造成心脏损伤、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我们在一开始就知道后果是什么和怎么去治疗,如果中医生理学很清楚,马上就知道根本不能用!我们有很多经络都经过乳房,按这些经络来取舍,然后在有硬块的地方去灸,在最初期,100%会好,连药都不需要。然后要告诉妇女,要保持心情愉快,让自己开心,很多事不要去想它。
远取穴就是顺着经络来取穴,明明告诉你是足阳明胃经,但你在远取穴却扎到脾经。乳癌是在胃经上,但你没扎到也没关系,只是没效果而已,也不会有副作用出现。
巨阙外开两寸——不容穴。吃东西很胀,不能容纳,就在不容上治疗,这是所谓的近取穴。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面,才有子母补泻。
上脘旁开两寸叫承满,书上是写三寸,实际上是两寸。承满的意思是你吃一点就饱了,胃口不开,吃不多,一下就饱了,这是近取穴。
关门穴——顾名思义,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样。
以任脉的穴位为准,这些穴道为辅,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
太乙和滑肉门都可以用在长高,下针,灸都可以。身柱也是长高穴。
中脘外开两寸——梁门;神阙外开两寸——天枢。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要确定便秘是堵在大肠、小肠或十二指肠里面,还是在胃里面,后面会慢慢讲到,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大叫一声、惨叫,这是大肠有宿便,燥屎,硬的像石头一样。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的定义是大肠没有蠕动了,没有蠕动了就累积很多了啊,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还有一种是寒,叫寒实,寒就是没有动。若还是搞不清楚,看小便,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

辨清楚寒热很重要,如果是寒症,在天枢上面灸比针好;如果热实,下针会比灸好。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如果是实证,下四针,虚证灸天枢,其他下针。
消化系统的腑病最好治,可以近取穴,没有什么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髀关穴——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伏兔穴——膝盖头往上六寸。

阴市穴——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在炎症时用的。梁丘是消炎穴,而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 针梁丘穴,摸两个肌肉中间,针下去。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像红肿啊都可以用。
犊鼻穴——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老师说在髌韧带正中)。
内外膝眼——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在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我们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没有膝盖风湿痛会不好的。
足三里——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本穴。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灸到口干舌燥怎么办?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
补泻时顺逆要快转,回来要慢。主要是不要把气带回来,所以很快的过去,慢慢的回来。
我们在治疗病人有血压上升的时候,中医说是阳亢,脸充血,西医说是血压很高,我们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
常常灸足三里,可让人健康长寿。因为中医观念,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足三里下一约一寸有个奇穴,叫阑尾穴。把腿伸出来,男左女右,男的看左边,女的取右边。足三里找到后,在它下一寸的上、下都找压痛点。如果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下针下去的时候,引到气就好了。痛人的痛会当场去掉。痛去掉以后,为确保从大便清出来,可以下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关元。当然,后面我们会教到如何治腹膜炎,当病人从盲肠炎破掉时,病人会变成腹膜炎,这中间症状不太一样。腹膜炎是原本肚子剧烈痛,到后来痛突然瞬间消失了,因为原本盲肠肿的很大,还没有破,所以病人会很痛。后来一破,因为压力没有了,大便都跑到腹腔了,所以没有痛了。病人会以为他好了,实际上散开来,但一动就痛,就是腹膜炎了。中医看有没有腹膜炎很简单,肚子身上都是凉的,就这边是烫的,知道里面是破裂。如果痛,都可以下针,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阑尾,都可以下针。
上巨虚——足三里下三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在胫骨前肌中。上巨虚穴顾名思义,对乳房的硬块很好,把上面巨大的东西虚掉了。
下巨虚——上巨虚下三寸。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在这边,可以在下巨虚治疗。要是胃经上的硬块,对侧治疗。遇到实症是用泻的手法,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条口穴——下巨虚上一寸。很有名的透针是由条口透承山。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比如说病人肩抬不起来,你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这样就好了。
丰隆穴——丰隆穴最有名是用在去痰。我们实症癫痫的病人,多半是因为痰饮。丰隆穴是很有名的导痰穴,我们用针灸,在丰隆穴下针。导痰的方式很特殊,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后,针慢慢起来,针不要出来,只要提到皮层。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然后再捻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又到皮层,再往腿下方45度下去,下去以后,针就留在那边20分钟。这是导痰术。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是胃经的经穴,也是母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