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癸卯年时空运气分析

帝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 ● 本文象数理主要依据:《素问》七篇大论与二遗篇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2022 癸卯年时空五运六气主要象数格局 ① 司天:阳明燥金 ② 中运:火运不及 ③ 在泉:少阴君火 癸卯年同岁会 【尚朴按】《内经》五运六气的物理背景是天地气化中的阴阳五行演变机制,五运六气推象算法则是基于天地干支阴阳两层象数原理架构,一层是天干中运,又称岁运,即五运的五行盛衰变化,另一层是地支司天在泉六气的五行盛衰变化。实际发生的气候、物候、人伦、疾病诸情况,是在这两层相关象数物理综合作用下兑现的。五运表征的是年时空下天地气交层级的象数变化状况,类似于地表生态(华北平原北部为中心)的五行象演变化节律;司天在泉六气表征的则是年时空下天地层级的象数变化状况,类似于地日地月大气环流等天文系统三阴三阳五行象演制节干涉作用;大致统计,相关的基本象变参量不少于30组,同时还涉及人伦侯王的道德参量,以及算法实操者自身的信道指数; 五运六气物理的核心算法是基于二十八宿(周天星系集成或总星系)在干支阴阳时空坐标下的阴阳五行观气推象。《素问•五运行大论》:“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道,指天道气化,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自然世界的深一层级的物理原理过程,虽无法用现代形质物理学去测量,但在中华传统智慧视野中却是真实而主导性地客观存在,无形质可测却有象迹原理可循,这就是五运阴阳,涉及气化的天地层级,即大道之下万物之上中间阶段中间态的物理象变过程,具有对形质万物世界的直接主导干涉功能,这一气化内景,无形而有象,自然真实、恒久演化,是包括人类、地球与天文宇宙等形质世界构成的自洽自稳共生生态系统的初始的、底层的、具有原生且持续主导性的物理原理和过程。 五运六气原理节律的发现与相关算法,是中华文明的古圣先贤,借助中土传统独到的修练技术所开发出的人脑潜在的智慧信息洞见功能,从而获得的,且经过多代古圣先贤反复的实践印证,层累积淀,逐渐完备。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受近代西方科技哲学思想影响,以任应秋老为代表的中医学院式学院派教育,将五运六气天人理论努力尝试条理规范客观化,简明白话通俗化,起到了一些普及作用,但却明显忽视了,或者说是丢失了一项重要的前提基础,即历代传统对学习者操作者自身人脑修悟与思维训练的重视与强调,所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周易大传》)”,即学习者自身大脑的持续开发,修炼涵养,思维模式的优化匹配,使自身悟性智慧不断得到提升,才能与五运六气算法操作中所需要的内化天人信道,保持良好流畅的互动贯通,匹配默契,也即是《内经》所强调的医者自身的“治神”问题。运气理论学习践行者自身,也是运气天人操作系统中所特别要求的重要一项,是不可或缺的软元件配置。一旦这一软元件配置不合格不达标、被忽略或丢失,包括但不限于辨证思维模式的建立、推象算法的认知,势必将使得五运六气实际的算法操作运用,与天地万物背后的那个无形而又真实不虚,居于底层而又具有主导性的气化物理过程,发生信道的失联断裂。五运六气原本的天人自洽共生严谨精致物理信息生态有机系统,就此跌落沦陷,被格式化为一种猜测性人工性的假说学说,简单机械周期循环经验堆积,或则被贬为古老蒙昧虚幻的朴素哲学,脱离了《内经》运气理论所一再强调的实操性、实证性,可实践、可验证,异化为一种似可似不可的、丧失实际指导意义的、脱离中医实证实用的空头空泛假大空理论。受此影响六十余年,三代中医异化西化之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内涵的基础性核心气化物理原理,因为缺乏了适当的、合乎系统要求的、能够与天人信道随时保持匹配贯通的中医一众优良贤明操作者,五运六气推象算法运用遂无法继续落地兑现,功能功效丧失,传统中医学术的源头活水也由此益发枯竭而面临断流。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五色天气行经二十八宿的天象呈现为五运阴阳格局下的六十年周期节律,一如人类比较容易感受到的日阴阳昼夜节律、月相潮汐月经周期节律,以及春夏秋冬年周期节律。它们共同遵循着五运阴阳天地之道,而作为五运六气算法基础的干支时空坐标框架也是遵循五运阴阳的特征布局。五运阴阳,既是天地无形大气演化运行的现象、节律,也是古圣借以观象推算天地气运变化的方法与工具,这一奇妙而基础性的天人合一,构建并鼎助了五运六气系统的理论与算法。 《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面对变化万千、无形无质的天道气运,以轩辕为代表的一脉中华古圣,既是玄静智慧的观察者与考辨者,同时又是匡正赞助天道气运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既当观众更做演员,所谓“始正天纲”“考建五常”,显然这也是我们后来的运气理论学习者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五运六气捭阖纵横天地与气交层级阴阳道气,背靠自然物理非感官的深层内景,珠光宝气,华章溢彩,泽流永世。 ● 2023癸卯年时空五运六气的起始,是从2023年1月22日,癸卯年阴历正月初一辰时(平旦)开始,至2024年2月10日黎明前,即甲辰年正月初一的卯时结束(注1); ● 中运政纪 本年天干阴癸,运气原理观象推定,癸卯年天地气交的中运,又名岁运,应为火运不及,所谓“伏明之纪”,所谓中运,由天地气交而成,是天地气之子气系统,自成五运盛衰之变化; 《内经》的论述: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yīn淫雨。”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而上应五星……,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徵,示畏侯王。”《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máo],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支䐜愤,胪胀,疡痱,呕逆,瘛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máo],…推之大之,其形乃制。”《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 《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 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灵枢•玉版第六十》 “阳明少徵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癸酉,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不及而加同岁会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大意是,2023癸卯年中运特征与推象 ① 2023癸卯年中运将呈现寒水/寒潮,与湿土/雨雪二行的震荡模式 2023年1月23日癸卯正月初二,中东部气温大跳水,气温骤降8~10度,北京城区降雪,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零下5℃ --零下6℃,黑龙江漠河监测到零下53℃最低气温纪录,2月5日正月十五,北美创零下78度强寒潮创纪录低温。随即,一周后的二月初开始,中国中东部包括南方大部地区接连经历了两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2月8日美国东北部加拿大西部出现中到大雪暴雪。 癸卯年初呈现明显的寒潮水与雨雪土复的气候震荡特征,据此推象,癸卯年中运将开启伏明之纪不稳定的震荡模式,火不及--寒水胜--湿土复,即“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寒潮与大雨雪反复交替出现的气候模式。 与此同时,2023癸卯年伏明之纪内含的第二种金平气模式选项,审平之纪“五化宣明”时空窗口,“上商与正商同”,随即宣告关闭。以《内经》视野:这种不稳定模式与稳定模式的定格变迁与人伦的道德状况具相关性,“所谓邪气化日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内经》五运六气中运平气模式的达成兑现,有赖于天地人协同自洽的三足鼎立,也即天道阴阳、气交五运、以及人伦的道德善治,三层级的气化协同状态,三梯次气化能势,共同成就的天人道德通畅与宣明,这里的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组织的、自然物理属性的道气神机编码,包括但不限于人伦的人文属性。《内经》洞识,“人者天地之镇”(《灵枢•玉版》),人伦必须自觉秉持天地枢镇之担当。 人类气机既受到运气的调制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运气,影响运气不同模式的开合走向。人伦,尤其是侯王,如果丧失道气担当枢镇,久久肆行无节背祖离道,天人失和,气交中运将无以达成三足鼎势和稳之态,故五运势必每每无法稳定步入本具的平气时空窗口,以致天地气运不得不开启自调节震荡模式而现灾害频仍。 ② 2023癸卯年太乙“同岁会” 本年中运之不足火运,遇到少阴君火在泉之助,太乙遂属“同岁会”,《素问•六微旨大论》:“岁会为行令…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故而2023癸卯年时空所发生的疾病变化进程,或将具有相对缓慢平稳的特征,这将构成今年新冠疫情走向的一个利好条件; ③ 2023癸卯年新冠木疠疫情走势与相关要素 A/.《素问•本病论》:“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 a/ 2023癸卯年天数:伏明之纪开启不稳定震荡模式,疫情增益 +1; b/ 2023癸卯年天数:“阳明司天…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疫情增益 +1; c/ 2023癸卯年太乙:同岁会,疫情衰减 -1; 今年运气中,天时增益疫情 +2,同岁会格局衰减疫情 -1,两者共同发生疫情干涉作用; 综观《内经》的运气理法,疫情大小轻重受到天数太乙的双重影响,但也不是全赖于这两种作用,还同“天牝”玄机——《老子》称之为“玄牝之门”,以及人伦道德行状,有着强相关; 新冠时疫活跃的主要窗口期应在上半年,二之气后半段,阴历的三月四月,相当于阳历4月下旬~ 6月中旬,南方疫情更为严重; 《内经》对本年阳明司天六气节律二之气的疫厉推定,是诸年六气述象中出现的四种疫厉状况最严重的一等; 本年时疫呈现寒热燥湿错综交杂病机,上半年燥邪尤为突出,下半年热邪比较明显,“邪气入心”或是出现“暴死”的主要病机; 新冠木疠疫情继续起伏变迁,但也不能除外会出现其它新发类型时疫; 同岁会对下半年运气的影响会更明显,2023年癸卯终气冬季新冠木疠的传染性、危重症对比2022年末冬季,新冠疫情将衰减降低; 受同岁会的作用,本年其它种类时疫或疾病病机的过程变化,也会呈示出缓和平稳的特征,尤其下半年; B/. 道德与祖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这里的“不恒其德”,不仅是指气交中运自身,而是透露揭示,还另有一种平行的重要参量,一个拥有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约制作用的气交独立主体。它是谁?是谁在“不恒其德”?是谁在大气系统的复杂稳定制衡中发生了失守?以至于放任催动了天地气机的震荡失衡?大气系统自稳定不良,继而触发气交五行制衡机制的被迫启动?——“则所胜来复”。 这一不时被《内经》提及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气交制衡平行主体,就是指人伦侯王的道德,它既是人文属性,更有自然的物理属性,虽无形无象,但却具有重大的运气时空矢量意义,在《内经》视野中,无形气化重于先于有形万物,因前者决定主导着后者的发生与演化。 《灵枢•玉版》:“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 《素问•气交变大论》:“而上应五星……,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徵(出现来自无形大气之征兆),示畏侯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人伦道德在天地大气间的物理枢镇作用,是运气理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参量,是内殖于磅礴气运中的一套造化成就的软制动天人安保系统,这是《内经》著者与中华古圣先贤对自然大气物理的一种核心性的洞见共识,中华文明之所以屹立不群于世,绵绵不绝于世,原因也就是在此,传统上称之为对中华道德“祖气”的不断接续。 人体气机时刻在受到天地气运的影响, 同时,人伦道德共业负熵也在持续地影响着气运; 《老子•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域中信息与能势分布的“四大”构成里,人伦权重份额占比,至多不超过四分之一,故而人伦有大忌如下: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偏执狭隘短视利益、恣意放纵不顾其余、无休无止天地诉求。其中的“人”,既包括上古祖先真圣之人,更相关于当世之人伦尤其侯王精英。大道、天、地,三个阶梯的大气参量系统,其自然演化与能势,虽无形无质、默默无言,却以自然磅礴之力时刻在造化干预着,既在倾注呵护成就着人伦,同时也在期待人伦的善向回馈。位处域中末端第四阶梯的气交宠儿——人伦主体,具有维系大气系统上下贯通、阴阳稳态与自然往复的天然使命,故而,人伦必须做出并承受自己的道德答卷,无论是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软制动失守则势必硬制动,大气必须回复到太极平衡,无论是以温和抑或强烈哪种方式。 《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避)”;《易经•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古圣的忠告:人伦侯王,一旦失去对大道天地祖先的敬畏,终将自取其辱。 C/. 中医 中医理法深植于中华文明独具的天人气化道德智慧,是防治新冠疫情的法宝。中医是否能得到当世人伦的真正尊重,是否能充分有效全程介入疫情的防控与治疗,其内蕴,不仅在于,唯有中医之简便廉验,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可以做到窗口充分前置,真正达成早防早治防重症防死亡;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医是否恢复尊重与支持,恰恰是衡量人伦侯王是否担当恒务于自然道德的标杆与试金石,与大道天地相向而从还是乖背而逆,是归复道德敬顺天地接续祖气,还是偏狭私我短视形利、放纵资本贪执物欲?人伦侯王是否能够对中华祖先、天地大道,恢复和保持其基本的也是必须的敬顺与担当,或将是构成与决定,新冠木疠疫情走势与最终结局的一项重量级决定性参量,决定着是否能尽早顺利送往新冠木疠瘟神。《素问•刺法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天牝从来,复得其往。” D/. 历史 东汉建安年间,一场伤寒时疫,持续了超过十年,《伤寒论》应时出世,有效防疫渡疫情。 张仲景《伤寒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niān 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东汉建安年间,截止到《伤寒论》书成面世,曾发生过一次持续了近十年的伤寒时疫,从张仲景宗族当时的情况,直接死于伤寒疫情的人口占比总人口47%左右。疫情激励张仲景承前启后,创立中医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伤寒论》由此出世,极大地缓解了后续疫情对民众生灵的伤害涂炭,一千八百年后的今日,依然在卓有成效地助力新冠木疠的防治,如著名的清肺排毒汤。 ④ 2023癸卯年中运伏明之纪 所谓“伏明”,指五行气中的火行之气呈现伏隐低明状态,变现到形质世界后,将比类落实为万物夏长之能势被天然削弱,故称“胜长”,万物的成长阶段态势低迷不如常年,由此构成癸卯年中运演变过程的触发初始原因; 伏明之纪的气化五行分布特征:夏长之气伸展乏力,这里既包含动植物的成长期阶段呈现低落态,也包括经济金融等社会单元系统的成长发展阶段受限,天下万物无逃此气,均在气交之中,故通常均会受到气交中运的制约干涉;南方容易出现灾变,冬藏之气强势,秋收秋杀之气缺少制约自行其事,土化之力不增不减得均衡。 气候特征:寒潮清冷冰霜天气比较频繁,而暴雨连绵气象则紧随而致,暑热酷热天气相对减少减弱,突显的气象是暴雨,尤其是雷阵雨、“雷霆震惊”强雷电暴雨,或者沉阴淫雨久雨; 物候特征:植物的苗生期基本正常,但生长期普遍比较低落,荣美折损,果实多有幼稚不熟、早衰现象,动物冬蛰期提前。受中运影响,板栗与桃的生长不错,果实构成中的络脉、汁液部分发育得好,五谷中的豆类、水稻长势好,五味中苦、咸类得益,黑色与红色流行,牲畜中马、猪获益,动物中的禽类鳞类得助,五音中的徵音南音、羽音北音突出,黑色谷物或减产; 生理与病机:人体阳气容易低落不振,多现恶寒怕冷症候,气机容易郁滞,焦虑抑郁患者增多症状加重,性情容易急躁急暴,疼痛类症状多发、尤其上半身,关节伸展不利,昏沉脑雾,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相关疾患易发多发,健忘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多发加重,易发急性失音、肠胃病、痉挛痿软疾患; 人伦与天象:事件过程易呈现突猛之“暴”象,易呈现阴阳反转戏剧性“彰伏变易”现象;辰水星明亮,或荧惑火星与辰水星同时异象,或镇土星与辰水星同时异象。 ● 中药本草原理:药食同源与司岁备物 ① 药食同源原理 《内经》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同篇:“凡此太阴司天之政…,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同篇:“凡此少阴司天之政…,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内经》洞见谷物与本草同源于道气阴阳之原理,借助本草天然之偏性可以治疗疾病,创立了中医药物治疗理法。 “岁谷”,指获得司天在泉中正平和之气的可日常饮食之谷物,可以“安其气”、可以“全其真”、可以“全真气”,由此保障了人身五藏日常健康的生长与气血运化维护。 “间谷”,包括草本或动虫,指获得诸年司天在泉“间气”气味之偏,非中正平和之自然食谷,但可借助其具有的五行性味的自然偏性,可以“去其邪”、可以“保其精”、可以“辟虚邪”,也即可以用于矫正人身气血发生的五行偏差,以恢复五藏气血平和,愈合疾病。 岁谷与间谷,同源于天地阴阳自然道气,一得自然平和中正之精气可以为饮食,一得自然五行之偏性可以为中药以疗疾,《内经》洞识此理而善加运用,顺道而行,智慧天成,成就中医药物疗法的简易高效与合理安全。同时《内经》也明确指出如若违背此一天人原理将导致的危害——“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 反观当下充斥流行之现代西医,背离天人自然道气原理,专注人工化学药剂,专注人工病毒制备疫苗,专注形质而不晓不顾深层的道气阴阳,专注局部而不晓不顾天人心身整体之气血规则,违逆中医智慧,违背天地自然法则,扰乱道气阴阳秩序,不善愈疾而反增病患,愚昧短视为害生灵。 ② 司岁备物原理 《内经》论述: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伏明之纪…,其味苦咸,其色玄丹”《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依据每年气化五行不同的当值中运,并结合司天在泉之气的影响,主动选择取舍、种植采集合乎岁气的中药原材,充分借助天地气交自然酝酿生发出的动植物五行偏性,获得气味醇厚而专精的中药原材及饮片,储备中医方药治病所需的优良药材,以备不时之用,这是《内经》运气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内容。 中药气味归经的厚薄专精状况首先取决于每年不同的气化五行中运状态,同时还要受到每年不同的司天在泉之气的干涉影响; 黄帝问岐伯:如何采备药物来主治疾病?岐伯答:根据每年不同的中运,采集、种植、储备与当年中运相应的,蕴储有天地气交五行专精的药物,建立如此之机制,年复一年,精心的储备与精准的使用,如此,药物的采集准备工作才算完成。 黄帝复问:为什么每年要格外重视与当值运气五行相应的药物?岐伯答:只有与当年运气的五行属性相应,药物才能获得天地气交五行特性的专精,药物的气味特异性才能具足充分。 黄帝问:药物的专精气味是如何蕴育决定的?岐伯答:药物五行专精气味的蕴储,是基于药物五行特性与当年运气五行特性的同气相感,然而随着中运五行状态的旺盛和低落,太过气运与不足之气运,相应药物五行专精气的获得蕴储,也就还有有余和不足的差异。 黄帝问:不与当年运气相应而生长出来的药物,其药性气味状况又会怎样呢?岐伯答:这样生长蕴储出来的药物,其药性气味是散漫浅薄的,不具备五行专精之气,所以,不同岁运生长采集来的,外观材质相同的药物,其药性气味的优劣好坏,却有着巨大的等级差别,药物气味特性的厚薄强弱不同,药性功能的稳定性、藏府归经的专入性不同,药物治疗所针对的病证有多少广狭的不同,药物所具备的治疗力度、转化强度有浅深高下的不同,这就是司岁备物的重要意义。 癸卯年司天之气阳明燥金,气交中运火不足之“伏明之纪”,地气在泉少阴君火,受三者影响,适于本年种植、采集、储备的中药原材: 受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的影响,色白红,归肺心经的中药原材,包括白色甲壳类及禽羽类血肉有情之虫蚁药,专精气好; 受中运伏明之纪的影响,味苦咸,色黑红,归经心肾的中药原材,专精气比较好,性味道地; 受少阴君火在泉之气的影响,味辛、气寒凉之中药原材品质比较差; 受少阴君火在泉之气的影响,归经肺心,色白红,味兼辛苦甘的中药原材品质比较好。 ● 司天在泉政纪与六气综合分析 《内经》原文论述: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少阴…,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䪼zhuō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天气之变何如?……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鶩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眥,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治之奈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癸卯年司天在泉政纪: 大意是: 癸卯年司天阳明燥金主导全年,尤其上半年:有急切象,阳刚专断象,动荡扰乱之象; 在泉少阴君火主导下半年:有清明象,文明象; 气候影响:天气变化急骤震荡,先骤凉后又暴热。出现大范围炎热气候。晴朗天气比较多,雾霾天气少见。大面积持续晴朗风燥干旱,发展到严重阶段,有记录以来之极点后,又一转而变为大范围的雨涝气候。暖冬,黄河冰凌大幅减少。 物候影响:物态易现干燥象、坚硬象。白色红色的谷物长势好。禽类得益。冬季蛰虫提前复出。多种突发动物传染病流行,关注猪牛羊等毛类动物、虾蟹等介甲类动物,多在气温寒热骤变之后。 病机影响:肺气宣降容易失节,寒热错杂。少阳直中寒热往来。脏腑气机胜负急变紊乱。肝郁肝风肝火,肾虚不固。咳嗽,咽痛咽堵,急性外感恶寒发热,胁痛目赤,振颤惊厥,筋痿无力,寒变,大小便不利,心脏病等多发。开始于2019己亥年的新冠木疠大概率将继续变迁流行,呈现寒热错杂病机。 人伦与天文:悠远中华,天人道德,清流淳风,不时透现,世得教化。太白金星荧惑火星双星显明。为政劲切急暴,恶意叠怼,有兵荒马乱之象。 •六气综合分析: ① 初之气,阴历正月、二月,20230122—20230322,厥阴风木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加临。2022壬寅年终气的暖冬至此一变,开始阴凝降温、寒冰寒雨气候,呈现寒包热病机,胃火胃胀易现,太阳不利面目浮肿,多眠喜睡,鼻塞鼻衄,喷嚏哈欠,反胃上逆,小便黄赤,甚或淋漓不畅而痛。 ② 二之气,阴历闰二、三、四月,20230322—20230618,少阴君火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加临。癸卯年闰二月,本气君相二火叠加强势突显,故容闰月于此气中,本气延时为三个月。阳气大展,春暖花开,欣欣向荣,本气早期民众适意舒畅,调达少病,但至本气的中后期,阳历5月(阴历三月)左右,温疫或将开始大流行,且此轮瘟疫传染力与毒力均超强,易危重易死亡,病情恶化疾速而突然。大概率还是新冠木疠,也不除外合并其它种类瘟疫。 ③ 三之气,阴历五、六月,20230618—20230816,少阳相火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加临。频现凉爽气候,凉燥暑热交杂而至,严重的干旱干燥气象,干旱到破纪录的极点,又一转而现多雨,甚至洪涝,呈现寒热错杂病机; ④ 四之气,阴历七、八月,20230816—20231015,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加临。阴寒多雨,呈内热外寒病机的疾患多发,急重型感冒,振颤帕金森,意识障碍,气短,咽干多饮,冠心病心绞痛,痈肿疮疡,阵发性恶寒,腿软,便血等; ⑤ 五之气,阴历九、十月,20231015—20231213,阳明燥金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加临。深秋气候反转暖,草植返绿,气机和调民少疾患; ⑥ 终之气,阴历十一、十二月,20231213—20240210,太阳寒水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加临。暖冬,气候反温,多晴朗气候,蛰虫复出,黄河冰凌减少,民气平和少疾患,呈现温热病机。 2023癸卯年时空运气分析/下2 ● 癸卯年运气与药食辨证纲要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大意是: ① “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 —— 2023癸卯年疾病呈现平缓特征 气交中运与天地司天在泉六气之间的不同的时空协同状况,有些情况下会触发出三种不同强度的疾病病机影响态,称为“岁会”、“天符”与“太一天符”,对当年人体病机过程的强弱程度分别构成衰减、增强、超强等不同等级的催化影响作用,所谓的“行令”、“执法”与“贵人”。2023癸卯年是同岁会——“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本年的疾病病机呈现慢缓平持的特征,尤其是下半年。 新冠木疠疫情也将受到今年运气这一病机特征的影响,实际发生的疫情真实状况还需多元素综合考量,参前文所述。 ② 癸卯年运气的五行象数特征 五运与六气每年的当值综合变化,《内经》记载有一组基本的五行特征态象数标定,提示当年运气五行强弱态势的分布特征。决定2023癸卯年时空的基本气运格局,今年的这组特征态象数内容是: “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 癸卯年气候,寒潮降温与降雨降雪水土二行气象,具有胜复震荡的正向相关性,跟随一股强寒潮强降温“水行”气象过程之后不久,必定会出现一场或几场大雨大雪“土行”气象天气过程,即“火不及…,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火不及-寒水胜-雨土来复,这一气象上的周期震荡特征过程,正月里,这一气象胜复过程已经出现。 九宫南方地域容易发生灾变,包括长江以南、两广等狭义九宫区域,以及东南亚、非洲、南极等广义九宫地域; 癸卯年气运时空将呈现强烈的燥凉燥杀特征,并有相对温和的热化特征; ③ 癸卯年药食辨证纲要 基于癸卯年的五行象数特征态,以及阴阳五行辨象对治原理,癸卯年选择使用治病保健的药物与膳食,《内经》给出如下的注意要点: 受司天阳明燥金影响,人体气机易发肝火证候,抑或外感凉燥,上半年比较明显,可用苦味以清肝,小温之品以温散凉燥; 受中运伏明之纪火不足影响,人体气机易发生阳气不振证候,可以咸温之品以温振肾阳; 受在泉少阴君火影响,主要在下半年,人体气机易发生肾虚不固虚火上扰,可对治以咸寒之品以清虚热而引火归元。 “间谷”药食的选用配伍组方,用量多少,要根据具体不同个体的辨证情况而定,总以达成、恢复人体气血阴阳五行的协调平和为目的,后世中医的八纲辨证、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更为细致入微的中医辨证应用体系,概肇源发端于此。 2023-02-15 毕稿 注1:【尚朴按】从唐•王冰始,均将五运六气的年起始时间定在24节气的大寒日,今人徐振林先生在其《内经五运六气学》中,发现王冰有误,徐氏遂将五运六气的年起始时间认定在24节气的立春日,今尚朴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原文所述,结合这几年的气候观察验证,尚朴体悟并确认,按照《内经》运气七篇大论的本义,五运六气的年起始时间,应即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平旦。可参尚朴博文“《内经》五运六气年交接起始日考辨”。 注2:历史上若干癸卯年相关事象集(另附文) ① 1963年癸卯 ② 1903年癸卯(清光绪二十九年) ③ 1843年癸卯(清道光二十三年) ④ 1783年壬寅(清乾隆四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