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弦琴之音
音乐活在人的心里。
1
叶琭玮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好也就罢了,还拉得一手好琴。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听到他的演奏,是在他二十岁的生日宴上。
那一曲《梁祝》简直出神入化。
小时候我爸吹笛子给我听,但是他只会吹《梁祝》,还只会吹那么一段。所以,琴声一起,便引发我无限思绪。
叶琭玮从四岁就开始拉小提琴了,算到如今,也快有二十个年头了。我记得他说过,希望有朝一日成为种花家的首席小提琴大师。
回想自己幼时诸多尝试却往往半途而废,他的这份认真与坚守,不知强过吾辈多少人。
2
叶琭玮对待朋友格外的真诚。
我们虽是高中同学,却没有过什么交集,后来一起来帝都求学,大家便建了一个小群闲聊,也是在他的生日宴上,我才第一次见他,然而他却能准确地认出我们群里的每一个同学,这叫重度脸盲症的我无地自容。
四年里,我们大大小小的聚会也有过不少。叶琭玮每次都很积极,忙前忙后地张罗,协调好每个人的时间、地点甚至吃饭时的口味。对了,他还组织过一次帝都校友会,作为我们这一届的校友杰出代表,倍儿能干。
记得有一次,妍妍工作的公司想要招聘他们学校的实习生,我想着他或许认识一些朋友有这个意愿,便把他微信推了过去。晚间的时候,妍妍跑过来悄咪咪问我:“那个同学你是怎么认识的?”
“叶琭玮吗?高中同学,不过大学以后才认识熟络起来的。”
“天呐,他好认真好热情啊。我刚刚没有来得及回复,但是他已经跟我说了所有的细节。”
又过了一天,叶琭玮又找到我:“抱歉,昨天和你的同学聊了一些情况但是最终好像没能帮上忙。”
“.…..”
要不要这么有礼貌啊喂!
3
我所认识的叶琭玮,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了。
当我还在哼哧哼哧复习考研的时候,他在纠结去浙大还是去清华——毕竟人家可是年年拿国奖的三好学生。
然而他也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虽然无果而终,但凭借他对待朋友的这份用心,我相信他对待爱情也一定是满怀热忱。
最有趣的是他在我的朋友圈下面评论。
我秀恩爱的时候,他说:“我 了。”
我生病的时候,他说:“注意身体啊。”
我开始沙雕的时候,他说:“这是什么?”
当然,像什么情人节、七夕、520之类的,他就会变得格外活跃,甚至开始撺掇我和男朋友“原地结婚”。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在朋友圈安装了人工智能。
可是啊,微信七百个联系人,三百个大学同学,一百个中学故交,二十个常用对话框,只有像他这样的三五个朋友,让我分享的日常充满了生气。
你知道,作为朋友,他在关心你,这已经是最暖心的事情了。
4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写过一本小说。
有一说一,写的很烂。
本也就是为了抒发闺怨闲愁,写了个趣儿。
未曾想叶琭玮成了这本小说的“第一粉丝”、“最大追更爱好者”以及“剧情走向讨论家”。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我并没有去问。
我推测,像叶琭玮这样又直又真的人,应该是真的觉得写的有趣。
他说:“你是我遇到的所有人里面,写作成就最高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我怎么担得起他这样的称赞。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铁杆粉丝”,才不至于让我的第一部作品夭折。
我热爱写作,就像他热爱小提琴,单纯地享受着这个过程的快乐。
所以,即便我写的不好,即便也遭受了很多的冷嘲热讽,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看,只要有一个人觉得好,我便笔耕不辍地写下去。
虽然只有他一个人。
哪怕只有他一个人。
5
叶琭玮在娱乐上就要迟钝很多。
比如,他听音乐只听小提琴曲,玩游戏也只玩自己玩过的那一种,而且居然没有打过扑克。
有一段时间,我教他打牌。
这个时候的他倒是不如在学习上那么灵光。
打了半天,把队友都吓跑了。
我看着他不知所措又磕磕绊绊打出一张牌的样子,颇觉有趣,只得安慰他:“没事,慢慢来。”
我觉得我应该极有耐心地教他,毕竟我能教他的也只有打牌了。
而他,永远在我写作路上,替我亮着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