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间三大脑瘫误区,你知道几个?早期干预促进大脑修复!

2021-09-13 08:22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脑瘫:脑瘫几乎是所有早产儿妈妈自动屏蔽的词汇,一提起脑瘫家长就自动开启恐慌模式。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脑瘫通常等同于智力低下、弱智,而实际上是不是呢?脑瘫真的那么可怕吗?

实际上民间流传的很多认知,都是存在误区的,天使君带大家了解一下!

误区一:脑瘫=弱智、智力低下

错误。脑瘫不完全等同于弱智、智力低下。

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最严重的脑瘫确实可能会导致孩子变成弱智或者残疾,不会说话、不能吃饭需要别人的长期照顾;

但是大部分的脑瘫患儿只是行动受限,轻度脑瘫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只是当他们在做特定的动作时才无法完成;

比如不能拿起重物,不能拿起梳子自己梳头发等等。

所以大家不能浅显的认为脑瘫只是智力上的问题,它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误区二:核磁共振显示脑损伤

是确诊脑瘫的指标

错误。核磁共振报告上写的脑部出血,有软化灶、脑部蛋白质损失等不是确诊“脑瘫”的单一指标。

任何造影诊断都不能确诊脑瘫,包括超声波、CT、核磁共振等,因为造影诊断看到的是脑部某一时间点的截图,它告诉我们患儿大脑的哪一个部位受到损伤;


但我们无法通过它预测这个损伤是否会造成孩子的脑部发育不良,最后变成脑瘫。

脑瘫的确诊需要看孩子的临床表现,一共有五个指标,分别是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表达、认知发展和交际能力

误区三:脑瘫一定在出生时就能够确诊

错误。脑瘫不一定能在刚出生时就确诊。

很多因早产而脑出血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就被扣上了一个脑瘫的帽子,但是实际上,大部分脑瘫确诊至少要在两三岁之后。

人的大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器官,尤其是宝宝的大脑,在刚出生的头一年里,宝宝的大脑发展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即使出现局部脑损伤,只要给到正确的刺激引导,大脑是可以进行修复代偿的,另一个部位会代替那个受伤的部位行使相对应的职能。

出生时有脑出血病史的宝宝只能说是存在高风险,出血越多,风险越高,但也是能称之为高危儿,但不能称之为脑瘫儿

以上这几个是常见的误区:

脑瘫并不是弱智,刚出生时也无法立即确诊孩子是不是脑瘫,脑瘫的确诊需要参考多个指标,综合判断。

早期干预可促进大脑修复

如果很不幸,孩子被确诊为脑瘫,那么就要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目前世界上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根治脑瘫,但是可以通过辅助的手段去除脑瘫带来的痛苦,让患儿尽可能的康复起来,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些手段包括物理经颅磁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康复治疗等等。

美国医学研究发现并证实早期的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有修复功能,特别是尽早开始运动康复。

大脑修复和康复是相辅相成的,康复训练给了大脑良性的刺激,促进大脑加速修护,大脑慢慢愈合会反过来加速康复效果,这种康复越早开始越好,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好得越快。

李勇军主任提醒:一定要正确认识并重视脑瘫患儿的早期干预,通过多种治疗方式帮助患儿加速康复,提高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表达、认知发展和交际能力,早治疗,早康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民间三大脑瘫误区,你知道几个?早期干预促进大脑修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