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胡思乱想之文明面临的两个门槛
人类(当然这里也适用于任何和人类结构类似的文明)的进步有着两个足以致命的门槛,一是时间,一是空间。
人类的科技进步,是建立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然后继续完善提高,用已知求未知,最后获得更完备的知识。
那么如果人的寿命不出现实质上的延长(我们现在虽然寿命比起以前长了许多,但老了之后脑力和体力的衰退依然无法避免),或者学习的方式出现本质性的变革(现在的网络教育,更多的提高的是学习的“易得性”,即更容易取得学习的资源,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单位时间里学会更多东西的效果嘛……)那么不难想到,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知识越来越多,会不会在达到某个阈值之后出现人们穷尽一生也只能勉强学完前人的知识,根本无力继续创新的情况?
我们现在依靠学科细分来缓解了这个状况,通过在高等教育阶段让不同的个人专精于某个特定领域来减少学习所需的时间,给那些人类中的智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出创造,但即使如此那些获得各种奖项,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也往往已经六十多岁,甚至七老八十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距离这个无力创新的阈值到底还有多远?在信息爆炸,讲求活到老学到老的现在,人类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出突破,能够用来继续发展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时间必然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一潭死水。
说完了时间,再来说说空间——光速。
光速,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超级速度,毕竟人类现在最快的人造物体哪怕算上那个井盖也只不过区区一百公里每秒,在光速c面前连凑个零头都得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但当把光速放到宇宙的尺度下,那简直慢的离谱。阳光从太阳到地球要四分多钟,那么假设我们在火星殖民,殖民地跟地球通讯哪怕不考虑各种信号转发处理的时间也要好几分钟,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两边打电话,一边说完话要等十分钟才能等到对面的回应,那这交流的效率得多低?
而这还是在太阳系内,一个和我们比邻的行星的情况,但太阳系的资源虽然丰富也是有限的,人类如果始终停留在太阳系内那也就只能坐吃山空。当我们想走向更遥远的宇宙时那事情就变得更为离谱。就以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为例,也是足足4.2光年的天文数字,连光都要走四年才能走到比邻星!哪怕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先生在那里给我们准备好了一个各方面都完美适宜人类生活的星球,我们也有黑科技能让我们以0.5倍光速狂飙,花8年时间把一群冷冻假死保存的殖民者送过去。那我们也不可能对那里进行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哪怕我们真的丧心病狂的沿路铺满了5G节点,我们往那发一条短信一样要四年多之后才能收到(这还是不考虑节点本身转发的延迟),不管是什么指令,这样发过去也都早已经过时了。而且与此同时哪怕这个殖民地真的热爱地球,当地的殖民者们也几乎无法对地球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哺,提供物资单程八年的速度也太迟缓了,顶多将一些当地才有的稀有资源送回去,而协作研究每八年完成一次信息交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前也和开玩笑差不多,这个殖民地放出去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类这个种族面对星系级灾难时不会团灭,除此之外对我们这些还在地球上的人几乎毫无意义。
说的中二一点,光速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壁垒之下隐藏的才是真正能吞没所有文明的黑暗,假设光速真的不能超越,那外星种族最多也就是跟游牧一样,在一个星系生活一段时间,用当地的资源补充自己,等资源耗竭就打包家当再找一个星系,全族一起花上几十年漂过去。到了地方再重建文明,万一眼拙挑错了地方,跑到了不宜居的星系那就完蛋。(所以黑暗森林爱好者可以歇了,没有超光速技术的背景下你连见到其他智慧生物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建立猜疑链了,不是不想发出声音,是根本没能力发出声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