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管理——如何处理外界带给我们的应激反应
在之前的很多期视频里我都跟大家强调过一个观念,这条观念也是我尽量贯彻在我的我的生活中的——那就是尽量减少自媒体时代视频新闻里的负面信息的摄入,之前更多的是从能量角度来进行考虑的,但是深层次的行为心理学里到底有哪些逻辑内涵我不是很明晰,最近通过“恐惧管理”这个概念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在浏览太多社会性新闻和负面新闻后感到沮丧。 所谓的恐惧管理是,当我们再无防备状态下看到收听到的一些负面信息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了恐惧的反应,也许我们再最开始接触这些信息内容的时候我们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觉得很痛苦心悸紧张,更不明白这到底是新闻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造成了这样的状况,这种似有若无不甚明晰的感觉让我们对自身的状况和外在的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无力感,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我们选择使用种种方式回避这种无力感,甚至会因为害怕内在的恐惧被激发衍生出来全新的应激模式来应对。 我对于这一模式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这种模式是我的老朋友,小的时候在上学路上总是能看到很多禁毒宣传栏,小时候很好奇总是喜欢凑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结果没过多久就开始做噩梦睡不着觉,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害怕恐惧半夜被惊醒的记忆,在长辈的安抚下好说歹说才睡着。 曾经有人对韩国的电影做出非常犀利的评判:和真实的现实主义不同,韩国的电影是消极主义精神,他们只在乎描述悲惨的生存环境,但是不会如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文关怀那样给出精神的抚慰和出路的指引,他们只会强调个体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渺小与不安和挣扎,在悲惨的遭遇背后只给人留下了惊惧和悲伤的感情,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纯粹的恐怖也是类似的,相较于说恐怖是一种针对肾上腺素的刺激,不如说恐惧是在宣传一种虚无的文化,即:个体在外界巨大的不可抗力面前无能为力也无所作为,只能目睹或者像海浪一样撞碎在现实的铁墙上,以及五花八门的不安全因素萦绕在个体的生活环境中为,个体无从进行改变,只能谨小慎微的躲进地下室里瑟瑟发抖。 时至今日我还是很感谢当年认认真真宣传禁毒知识的那些警察蜀黍们和那些宣传栏,因为他们带给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对于我个人和社会是无价之宝,没有当年和现在依旧大力的禁毒宣传,如今天朗气清的社会环境无法建成。我作为个体需要关注的点只在于,我们应该如何从外界的恐惧带来的无力感和忧虑感中脱身出来。 作为个体应该如把自己从自媒体时代制造的虚无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呢?首先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减少和你无关的社会负面新闻的关注,这些发生在几千公里、几万公里、几百万公里之外的事情跟你毫无瓜葛,但是却会让你陷入到莫大恐慌和恐惧中,让你对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周遭是否安全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并让自己长期置于压力状态中,不仅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还会分散注意力。第二,在那些让我们产生恐惧心理的事物面前先不要急着恐惧,因为你恐惧的事物往往不是你恐惧的事物,他只是你恐惧的事物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恐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多巴胺,压力是原始生存系统为了让我们进入警觉状态,多巴胺的分泌是为了让我们远离压力环境和状态,可是急于远离恐惧制造的无力感会让我们陷入到紧急避险的多巴胺陷阱中,如果造成恐惧的根源问题没有解决,无论我们用多巴胺的奖励机制逃离无力感多少次,真正造成无力感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终归都还是会回过头来直面我们的无力感。我们需要做的是静下来安抚自己的情绪,并且去关注和描述到底是哪些事情引发了你的恐惧和担心,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回过头来看看你紧张的神经会比掉头就跑更有用,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一点点勇气和定力。 第三,如果应对恐惧和忧虑的应激反应模式已经形成,请不要因此而感到羞耻和痛苦,因为这一定是你的大脑和身体磨合之后在当下这一时期所想象出来的最佳解决模式,允许应激模式存在,不要用否定的状态去责怪自己应激模式的被激发,因为如果你以某种权威之姿区批判和命令你自己的话那等于说是一种变相的夺权,否定的行为模式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种权威感,但是这种权威感 是以否定你的个人能力为前提的。对于自己面对恐惧的应激模式要选择原谅和宽恕,因为应激模式的被激发并非你的本意,是你为了面对外界的恶意而想出来的不得已而为之之举。对于遭受无妄之灾的自己要选择拥抱和怜爱而不是大加鞭笞。 第四,可以把应激反应撇下继续过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像一个逆行者勇士一样转身走向自己的应激反应,看看自己的应激反应究竟建立在哪种内心需求中,我们不要用逃避问题让自己感觉到控制感来取代我们的很是内心需求,这一步最难,因为需要穿越曾经的负面感受和经历来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确实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五,顺其自然。造成应激反应的不一定是一些不经意的事件,还有一些校园暴力、职场纷争、感情纠葛等很多问题,不要责怪再受到伤害的那一瞬间产生应激反应的自己,那对善良的你而言只是无妄之灾,我们在体验了类似的负面情绪后将用自我认知拆解诠释,完成精神熵的负熵后把属于我们的智慧囊括进我们的生命体验中,把不属于我们的痛苦推回去,要相信世间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我们每时每刻从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世界的运作法则中都在为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负责,曾经伤害我们的人也一样。因已成果,果变为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坦荡向前即可。值得保存的永远都不是被伤害后的无力感,而是经此一役后的教训和经验。 希望大家都能尊重自己也尊重自己的感受。让你感觉到被爱着和被尊重这,同时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去苛责自己的情绪和合理化的欲求,想吃苹果和蛋糕就去吃,边吃边想自己为什么会对甜食有如此大的需求,因为拒绝和否定自己的需求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你的焦虑问题,即便可以达到数值上的要求,也很难从根源上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并且会因为强行限制而产生新的内在冲突和焦虑,所以先放缓自己的行动,给自己安心是很棒的方式。 应激状态诞生于无力感和恐惧,又在爱中消弭,希望大家都能完成从恐惧和惊吓中的转身,走向自己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和尊重。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