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浙江卷】得与失是两个方法

2021-06-09 23:44 作者:我命我掌控  | 我要投稿

围绕以下角度阐述观点: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1°有人把【得到】看成终点,有人把【失去】看成终点;有人把【得到】看成起点,有人把【失去】看成起点;有人把【得到】看成过程,有人把【失去】看成过程;

2°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在 [得到 = 失去] 的基础上)

3°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已输入1910字

===================================================================








得与失本是两个不同的状态,直接使用其【归一性】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观点。但是材料中把得与失当作了一个名词:得与失是什么…

得、失就变成了一个东西。以下看法,引入 X 就是基于观点。




因为省却了阐述得与失的互相转化关系,故简化题目,设一个变量:

令【得与失】 = X,

则 X 是什么?










X 是终点吗

终点通常来讲是一条线,一个地方,可以是心理成熟度,可以是物理位置。


X 在得到 or 失去的限度上,是没有一条线的。人们贪得无厌的本性 or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现实,都在说明 X 不是线条可以划分的,在这一点上, X 不是终点。


X 在得到 or 失去的心态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坦然接受得到,淡然讨论失去,总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年龄,到达某个地方,那个地方通透明亮,那个地方感受宁静,那个地方世界尽头。












X 是起点吗

这里也可以使用【归一性】:起点就是终点。这是某个部门非常热衷的观点,懒省事的办法就可以让很多人不假思索的继续前行,少有人坐下来思考要往哪个跑。毕竟没有人告诉他们:前进到错误的方向,只会离目标越行越远。万一像.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那样,一出生就在终点呢, 向哪跑都是错误的方向.


起点通常是在比赛中, 搬来著名的马拉松理论: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最后一刻才笑的人, 笑得最开心. 看得这些广告多一些, 就会知道: 人生要比所有的比喻复杂的多. 总是按照广告词来指导人生, 动不动就大喊: 年轻无极限. 这样只会过上痛苦的生活, 可怜巴巴的拿着宣传语, 没有任何思想深度的东西, 别人帮你都不知道怎么搭手.  







X 到底是不是起点,证明过程:

假设: 

X 是起点. 因为没必要参与某种比赛(奋斗好自己的世界就行), 所以不需要有一个起点, 也就不需要 X (理想状态下)


推出矛盾:

但现实中讨论到了 X 是什么(写高考作文), 说明现实中需要


由反证法得知:  

X 不是起点













X 是过程吗

这个用英语的动词性质就可以解决: 得与失都是瞬间动词. 【得】的时候一下子就得到了, 总不能一直在【得】:

A: "I am 得ing" 

B: "得ing what"  

A: "beauty (美貌)"


由于不是延续性 or 持续性动词, 得 or 失都不是过程, 但是 X 呢. 出题人把两个动词在组合在一起, 就成了一个名词. 尽管让人头大, 但也有几个方法来判断:


负负得正理论: 

两个不是过程的动词放一起那就反转了, 所以 X 是过程


形容词性质:

因为形容词是描述的某个特定持久的状态

因为 X 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

所以 X 不是过程 (只要不是形容词, 都不是过程)












关于得与失, 古人相信发生这样的事情:

从前, 有位猎人去打猎, 结果把弓搞丢了, 悲伤之余开始写日记, 这样写道:

猎人失之

猎人得之

写完就好受许多, 猎人一家亲嘛.






然后日记写得好, 竟然流传了几代人, 到了一位姓孔的人手里, 看罢也觉得有些启迪, 于是在这个日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 以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人得之

人失之







后来又有人觉得改的好, 自己也要加入, 于是又变成了这个样子:

得之

失之







再往后的人都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觉得写的不错, 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 这一帮文人好像都生活在一个【回音室】中,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加强固有的声音, 同伴越来越熟悉, 空间越来越狭窄,渐渐容不得其他人存在。






本来是两个人的一件事:有人失去, 才有有人得到。 最后变成了一个人既有得又有失, 得到、失去原本还是两个动词, 后来成了作文题目,就变成了一个名词:

得与失







单单思考一个【得】的问题,心态就不会太差;当需要思考【失】的时候,就是功成名就时,自然更添魅力。

走进荒芜的沙漠,进入冰冷的四面墙,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漂到鲨鱼满船底的死海,转眼亲人的烟消云散,就是思考【得】的关键时刻。

穿过金碧辉煌的大厅,漫听人山人海的赞美,扫过众多肯定的眼神,就是思考【失】的最合适举措。






如果说,【得】是让人朝着正方向努力,前面有甜头才是进步的动力;那么【失】就是朝着【反方向】努力:丢弃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确认自己不想要什么,慢慢也可以找到甜头,丢着丢着就剩下最后一件一直想做的事。







总结

X 是… 啥也不是,该是啥就是啥。随机应变的方法而已。

##################

【浙江卷】得与失是两个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