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亲密还是“兄弟姐妹关系”更亲密,心理学给出了答案

婆媳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一个男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一个是生养自己的亲妈,一个是日夜陪伴自己的妻子,男人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
在婚姻中,男人还要面对一种关系,那就是平辈之间的关系,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另一半是否能够相处愉快的问题。
如果你的妻子非常不喜欢你的兄弟姐妹,甚至见都不愿意见,那么这会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常言道:父母半生恩,兄妹一世情,兄弟姐妹的亲情是会持续一生一世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同样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夫妻关系”更亲密还是“兄弟姐妹关系”更亲,当这两种关系发生碰撞,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心理学给出了答案。
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互相依赖模型”:两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会随着个体的年龄、心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幼年时期,父母是最亲近的,兄弟姐妹关系仅次于跟父母的关系,所以兄弟如手足这是有根据的。十多年的共同生活经历让这种感情越发亲密,血缘关系是天生,会让人紧密团结在一起。有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跟父母说的,都会选择跟兄弟姐妹分享。
随着我们的成长,各自要走自己的路,与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也渐渐少了,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弱了。这个时候我们遇到了人生的伴侣,跟自己的爱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感情也逐渐深厚。但是夫妻感情要达到兄弟姐妹感情,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最终夫妻之间的关系会到达一定高度,几乎和兄弟姐妹感情平起平坐的状态。
我认为:夫妻感情和兄弟姐妹感情一样好的状态是最好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时间在变,人也会产生分化,兄弟情可能会变化,夫妻感情也可能会变化。有些兄弟长时间没联系,感情逐渐变淡,面对父母的家产分配问题又被妻子左右,很可能会影响兄弟姐妹的感情。许多亲兄弟姐妹,成年以后因为一点利益最后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太不值得了。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巴不得把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关系不好的时候,对方就是你最讨厌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亲近还是疏离,全靠自己来掌控,兄弟姐妹亲还是夫妻感情亲,这真的因人而异,没有普遍的说法。

小江就娶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妻子,恋爱时候关系还不错,但是结婚之后妻子跟自己的家人相处起来矛盾就越来越多了。小江有个哥哥,哥哥当年成绩好,上过大学,父母为了培养小江哥哥上大学也是倾尽家产,小江成绩不好早年就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了。
小江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做点小生意当个小老板日子过得不错。但是反观大哥,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企业打工,做技术的工资一直没什么长进。
作为父母的肯定是谁弱一点就帮得多一点,经常会跑到老大家里帮忙洗衣做饭,有什么好东西也经常会送去老大家里。小江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毕竟自己能赚钱,父母想着补贴一些大哥家里,不是别人。但是小江的妻子对婆婆的做法非常不满,经常当婆婆面说她偏心,不仅没有供小儿子上大学,现在还总是去帮老大。因此她跟大哥、大嫂的关系也并不融洽。
对此小江非常郁闷,作为妻子她对自己不错,但是小江对大哥一家也是感情非常深,大哥小时候什么事都让着他这个弟弟,兄弟情谊是不可能变得。

小江尝试着跟妻子沟通,想让她能够理解自己,想让她像自己一样尊重自己的大哥大嫂,但是妻子脾气很倔,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摆在小江面前,就是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兄弟姐妹感情重要,还是夫妻感情重要?
我认为这看起来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
我们处理这个家庭矛盾,从来不能按照亲疏进行判断,而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判断,小江的妻子确实是过分了。
如果妻子不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那么夫妻感情必定会受影响,小江的哥哥没有犯错,他们的兄弟情谊是不会变得。
成年人的世界,亲与不亲都是靠日常的相处来判断的,日常的来往密切,走动频繁,相互理解,关系自然就亲了。如果相互之间互不打扰,互不干涉,就算是血缘关系,也会逐渐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