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真题题库及答案备考资料!

2023-02-18 12:03 作者:mm小歌020760  | 我要投稿

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真题题库及答案备考资料简介:

资料全称: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真题题库及答案备考资料摘录:

1、传播在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功能分别有哪些?

答:(1)传播在组织层面的功能包括:

①告知功能

告知是向人们迅速、及时地提供新近发生的新闻和信息。它是人类监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告知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变化、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事物,从而周期性更新我们的认知和知识。新闻媒介并不限于告知新近发生或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也可以报道早就发生的但又不为人们所知晓的有意义的历史事实,还可以预报某些即将到来的喜讯、危险或变化。在大众传播的载体和科学发明中,不论是电报还是电话,是广播还是电视,是传真机还是计算机……无不被迅速地用于告知信息的活动之中。可以说,迅速、真实、准确地告知或报告信息,已经成了传播世界中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②表达功能

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媒介和符号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告知提供的是外在信息,即皮肤之外的信息;表达传递的是内在信息,即皮肤之内的信息。大众媒介的传播者不仅应该客观地报道周围世界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和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也有理由向人们表达自己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同时,他还有责任将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通过适当的传播方式表达出来,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而不应当只是少数人的传声筒。

③解释功能

解释功能是对告知和表达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告知和表达常常是表面的、浅层的和陈述性的,而解释则是内面的、深层的和说明性、分析性的。在当代,由于广播、电视和网络加强了告知功能和作为信息来源的吸引力,报纸和杂志的告知功能已越来越小,但是,报刊在说明、解释和评论社会事件方面所起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就社会目标和公众事务展开广泛辩论而又需要针对简单的报道作出深刻分析的时候,解释更是必不可少。

④指导功能

指导是人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指通过告知消息、表达观点、解释缘由、公开劝服,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和引导的作用。同上述三种功能一样,指导功能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传播活动之中,不论它是政治的、经济的传播,还是文化的、艺术的传播;也不论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都要履行或释放指导功能。

人类传播在组织层面上的四项功能虽然被分开论述,但是它们一般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诸种功能交织、融合在一起共同履行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的。

(2)传播在社会层面的功能包括:

①政治功能

在当代,政治已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人类传播活动,不能不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媒介的政治功能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

②经济功能

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一股具有极大潜力的经济力量。

a.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

b.传播媒介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c.大众传播是国家现代化的“催化剂”。

③教育功能

a.大众传播媒介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

b.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创造一种重视教育、具有强烈教育意识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大众争相吸收和享用文化知识。

c.大众传播媒介能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逐步夹带和积聚知识。

d.大众传播媒介直接传播知识。

④文化功能

传播与文化如影相随、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实际上,没有传播媒介也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传播媒介不仅对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广泛而普遍的,它对文化的影响经常被当作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且文化也是传播媒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传播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承接和传播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积淀和享用文化。

2、传播活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成功而有效的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下六条原则:

(1)可信性原则

可信是信息传播的生命,是传播致效的关键。可信性原则是对信息传播内容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可信性原则也是对信息传播者人格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如果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或媒介机构在信息传播中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公开说谎,那么就会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信任,而人们在工作办事时就会失去依据、无所适从。

(2)针对性原则

有的放矢地传播信息,这是传播的起码要求。针对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根据接受者(群体的和个体的)的个性特点、具体需求和意识水平,恰当地选择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方法技巧。这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贴近性和吻合性,有利于增强传播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有利于提高传播者的声望。

①信息传播应该针对接受者的层次特点。

②信息传播应针对接受者的需要。

③信息传播应该针对接受者的阅历经验、心理态势和个性特点,即应该选取、编制与传播广大公众所经历过的、熟悉的和了解的,并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符合他们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的信息或符码。

(3)有序性原则

传播者依据信息的特点和结构,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传播,既是传播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播对象的共同呼声。有序性原则反映在传播内容上,要求内容的组织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头有尾、有点有面;反映在传播过程上,要求过程的推进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有张有弛、步步为营;反映在传播组织上,要求在组织传播活动时要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4)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或媒介领导者协调、处理好传者与受者、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使其处于协同操作、相互促进的传播状态之中。传者是传播的主体,受者是接受的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配合,传播过程便不复存在。遵循协同性原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调动受传者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融洽传受关系,创设和谐愉快的传播气氛。

(5)适时性原则

传播的适时性原则,就是恰到好处地把握时间、选择时间、抓住最适当的时机开展传播活动。它可以是及时传播正在发生的事件信息,帮助接受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所发生的这类事件信息。

(6)适量性原则

人类传播中的信息量要适合受传者的感知、消化能力,要避免信息量的不足或过多。接受者面对的信息愈多、愈复杂,所需要的感知、消化的时间就愈长,也愈容易引起厌烦;相反,面对的信息太少、太单调,就不能引起接受者对问题的足够了解和重视。所以,只有在一定限度和尺度之内的信息量,才是最适合受众感知的信息吸收量。

总之,成功而有效的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上六条原则。这六大原则之间,既各自分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具有明显的统一性。

……

陈力丹相关资料如下:

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修订版 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班网授视频课程

[电子书]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电子书]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电子书]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电子书]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全套]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电子书]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电子书]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视频]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

>>>本文为多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真题题库及答案备考资料!


陈力丹传播学纲要真题题库及答案备考资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