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2022-09-24 01:04 作者:青岛金昕梦幻工作室  | 我要投稿

岁月的光沿着四月的缝隙一点一点地溜走,庭前的芍药,竹篱的蔷薇,廊院的牡丹,在风中摇曳,在光中生姿,独立人间,香从天来。


牡丹一枝,行走在诗词书画里,点缀在美人眉心间,泪湿红笺,馨香传情,谁的眉目于花下舒展,谁的心间又添新的惆怅?


阶前牡丹红,晚来两枝残,谁在花下点红烛照红妆,惜把牡丹国色叹!


大唐长安,一条朱雀门长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长安街西以私人名园而闻名当世,每当牡丹花开之季,但见车水马龙,游人如云。


牡丹花开,春天就要过去,豪贵们为“惜春残”,只顾争赏街西那红艳无比的紫牡丹,却无人喜爱裴给事家中那高洁清冷,清雅脱俗的白牡丹。


虽然紫牡丹名贵但未免俗气,然而这淡雅幽香,承天地玉露的白牡丹,才是诗人心中真正超尘脱俗的高洁之士。


四月,不妨就做一朵淡雅的白牡丹,不争不抢,寂静绽放,尘世纷扰,心中有花,何处没有芬芳呢!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别后重逢,有兴奋也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想到去年离别的感伤,泪湿红笺,和牡丹的分别就如同与情人分别那般的痛苦。


宋玉在《高唐赋》曾记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一事,楚襄王并没有楚怀王那么幸运,虽梦而不得神女。


诗人将牡丹化作情人,生怕这一别会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就不复再聚,然而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这是多么难得和喜悦!


花、人的重逢在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而富有神仙色彩,曲折尽致。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和人相通,人与花同感,即便不语也尽知彼此,这相思溢满纸。


不管是盛开的牡丹还是凋落的牡丹,总会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其实春归是必然,花落也是必然,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坦然待之,因为离别是为了再次相见!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后宫观赏牡丹,供奉翰林的李白,奉诏作了这组诗。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起句便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妖娆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珠中更显娇艳,是花也娇艳,人也娇艳,天上的云朵就像杨妃的衣服,看到杨妃的衣服就想到天上的云朵,那牡丹花就似杨妃的玉容,杨妃的玉容更艳若牡丹!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时牡丹以紫、红最为名贵,红艳的牡丹不仅天然色美,花香,更有含露的娇美,眼前的杨妃,花容月貌,连那巫山的神女都及不上杨妃的半分。


哪怕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要倚仗新妆,又哪里比得上杨妃的天生丽质!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贵的牡丹和倾城的美人总引得君王笑意盈盈,赏玩不尽。


每天能欣赏到这样动人的绝美姿色,“带笑看”的君王那“恨”自然是随之消散了,你看那月下倚栏赏花的一对璧人,多么风流优雅!


三首组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这大概是诗仙李白最冶艳的一组诗。将牡丹花的国色和杨贵妃的玉容交互融合,读来是满纸春风,满眼花光。


所以,千百年来,一说到牡丹就让人想到杨贵妃,一说到杨贵妃就联想到雍容华贵的牡丹,牡丹更成了美人的代名词。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国色天香的牡丹总是姗姗开迟,牡丹花开,一春花事将到尽期。


白居易看着庭前开得正盛的红牡丹,心中升起淡淡惆怅,哪怕到晚时才只有两枝残败,诗人也从这残败中看到了春将归去。


苏轼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商隐也有句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细看来,都是从白居易,“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脱化而来啊。只有真正惜花爱花的人才会如此吧!


四月的最后一天,牡丹花开最盛之时,把花种在心上,四季便皆是芳华,下一个春天,我们不见不散!



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