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物理吸附常见测试问题(四)
一.什么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机理极为复杂,其中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由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存在于被带入并接触吸附气体(吸附物质)的固体(吸附剂)表面。所涉及的分子间作用力都是相同类型的,例如能导致实际气体的缺陷和蒸汽的凝聚。除了吸引色散力和近距离的排斥力外,由于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特定几何形状和外层电子性质,通常还会发生特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极化、场-偶极、场梯度的四极矩)。
任何分子间都有作用力,所以物理吸附无选择性,活化能小,吸附易,脱附也容易。它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
由分子间形成化学键而产生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它有选择性,活化能大,吸附难,脱附也难,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化学吸附一定是单分子层吸附。
实际吸附可能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先物理吸附后再化学吸附。吸附量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下单位质量的样品(吸附剂)上吸附物质(吸附质)的体积量度,可以用ml/g或cc/g@STP表示。
在低温下以发生物理吸附为主, 而可能的化学吸附发生在高温下(发生了特异性反应),全过程涉及高真空,低温,高温,高精度真空量度,阀门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开关等问题。
二.介孔材料的物理吸附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IUPAC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发生在介孔材料上的物理吸附都有以下三个左右的不同阶段:
1)单分子层吸附(monolayermultilayer):所有的被吸附分子都与吸附剂的表面层接触。
2)多层吸附(multilayeradsorption):吸附空间容纳了一层以上的分子,使得并非所有的吸附分子都与吸附剂表面直接接触。在介孔中,多层吸附后紧跟着会发生在孔道中的凝聚。
3)毛细管(或孔)凝聚现象(Capillary(orpore)condensation):即一种气体在压力p小于其饱和压力p0的情况下,在孔道中冷凝成液体状的相态。毛细管凝聚反映了在一个有限的体积系统中发生的气-液相变。术语“毛细管(或孔)凝聚”不能用于描述微孔填充过程,因为在微孔中不涉及气-液之间的相变。
三.什么是气体吸附等温线?
如果绝对温度,压力和气体(吸附质)和表面(吸附剂)的作用能不变,则在一个特定表面的吸附量是不变的。因为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量是温度、压力和亲和力或作用能的函数,所以我们在恒定温度下,就可以用平衡压力对单位重量吸附剂的吸附量作图。这种在恒定温度下,吸附量对压力变化的曲线就是特定气-固界面的吸附等温线。
四.如何利用气体吸附原理分析比表面?
固体多孔材料的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是重要的物理参数。真实表面包括不规则的表面和孔的内部表面。它们的面积无法从颗粒大小的信息中计算出来,但却可以通过在原子水平上吸附某种不活动的或惰性气体来确定。气体的吸附量,不仅仅是暴露表面总量的函数,还是(i)温度,(ii)气体压力,以及(iii)气体和固体之间发生反应强度的函数。因为多数气体和固体之间相互作用微弱,为使其发生相当的吸附,使其吸附量足以覆盖整个表面,必须将表面充分冷却到气体的沸点温度。随着气体压力的提高,表面吸附量会以一种非线型方式增加。但是,当气体以一个原子厚度全部覆盖表面后(单分子层气体),对冷气体的吸附并没有停止。随着相对压力的提高,超量的气体被吸附从而构成“多分子层”,进而可能进一步液化而填满整个孔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首先要把样品进行真空脱气,对样品表面进行清洁;如果用氮气作为分子探针(尺子),需要随后将样品连同样品管称重后放入液氮中(-273℃),有控制地通入已由压力传感器计量的氮气,记录样品的吸附量。该过程相当复杂和漫长。在取得不同压力下样品饱和吸附量的数据后,再通过由样品性质决定的经验公式(模型)计算出所需要的结果。
打一个不完全恰当的比方:要测量一间屋子的面积,但是除了有许多篮球并没有合适的尺子,而篮球的直径和截面积是已知的。于是,在测量屋子的面积之前,首先要将屋子中放置的家具搬出去,然后往屋里扔篮球,扔进来的数目是可以控制并计算出来的,等篮球铺满了屋子,我们将篮球的截面积乘以扔进来的篮球数就能估算出该房间的面积。同理,接着扔篮球,直至这个房间都被篮球充满直到房顶,我们就能推断出这个房间的空间大小。物理吸附仪就是为了实现这整个过程而设计的。
总结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BET测试相关内容,可以联系我们铄思百检测!铄思百检测作为华中地区领先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与武汉众多高校及其分析测试中心有交流合作。除BET测试以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测试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联系送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