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ugman model & Melitz model
上节讨论了外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书接上回,这次来讲内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
还记得内部规模经济下的市场结构吗?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完全竞争。
为此,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有三种:
垄断
寡头
垄断竞争
垄断和寡头
垄断和寡头本质上是一样的,在这两种市场中,单个企业的定价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同时,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因为为了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需要给所有出售的产品降价。
区别在于:寡头市场中,一个企业需要参照别的企业进行定价,这涉及到了博弈论的内容。
假设需求是线性的:

边际收益就是:

而想模拟内部规模经济的条件,最好的方法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两部分:

这样平均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升高而降低:

综上,我们可以画出下图:

为了最大化利润,要使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即: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与垄断和寡头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中有足够多的企业,多到单个企业的定价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因此企业会将竞争对手的价格视为给定的——这是竞争;
但同时,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因此也就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具有垄断地位——这是垄断。
想象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可以做出以下的推断:
当行业总销量上升时、或者竞争对手的价格上升时,企业的销量会上升;
当行业内企业的数量上升时,或者自己的价格上升时,企业的销量会下降。
Krugman model
根据上面的两条推断,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等式:

Q是(单个)企业的销量;
S是行业总销量;
n是行业内企业的数量;
b是一个参数,表示销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P表示企业的价格;
P一杠表示竞争者的平均价格。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设:
S不受P一杠的影响;
各厂商是同质的,面临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函数。
下面开始分析。
在均衡下,所有厂商的价格是相同的,即:

把它代入上面的等式可以得到:

再把所得结果带入之前的平均成本:

这个结果符合直觉:
n增大会导致AC的上升——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下降了;
S增大会导致AC的下降——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上升了。
成本线做出来了,接下来看价格线。
回想一下之前是如何最大化利润的:

B是什么?是那个线性需求曲线的一个参数:

而再看看上面的等式:

它可以化成:

可见B就是Sb,这样价格就得出来了:

再把

代入:

价格线就做出来了。
汇总一下上面得出来的成本和价格线:

我们可以作出下图:

如果开放贸易了,会发生什么?
容易知道,贸易会使S上升,在图像上这表现为:

可以发现,贸易后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余地(由厂商数量决定)增多了,而价格下降了;
而对于厂商来说,他们不仅通过贸易获得了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机会,还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规模扩大这一点可能并不直观,下面提供两个解释:
除了规模经济,我们这个模型里没有任何其他因素会影响到成本,因此成本的变化一定来源于规模的扩大,这是从结果倒推;
你也可以自己假设几个数字带进去,最后的结果会清楚地显示出企业的平均规模是扩大的,这是特殊值法。
双赢!
注意到什么了吗?这里的贸易不涉及比较优势,是在产业内进行的。
为什么是在产业内?我们是根据垄断竞争的理论来构建出这个模型的,而垄断竞争建立在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差异化的基础之上。而差异化这个词,本身就是针对同类型的产品来说的。
还需要知道一点,一个经济体体量越小,产业内贸易就对其越有利。
小经济体意味着两件事:
原来企业数量少,选择余地少;
原来企业产量低,成本\价格高。
对于一个小经济体来说,贸易所带来的S的变化是巨大的,因此后续的企业数量和产量的变化也会是巨大的;而大经济体所感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
Melitz model
按照之前的说法,贸易不仅对消费者,对厂商也是有利的。
但这种说法是建立在“厂商是同质的”的基础上的。在现实中,企业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可能体现在财务能力、生产经验、融资结构…等等因素之上,但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只关注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企业的成本:

图(a)表示了两个企业有着不同的边际成本:
好企业有着更低的边际成本MC_1,因此能获得的垄断利润是较大(P_1-c_1)Q_1 ;
坏企业的边际成本MC_2更高,因此能获得的垄断利润是较小的(P_2-c_2)Q_2 ;
图(b)将这种边际成本与垄断利润的负相关关系直观地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我们看看贸易会造成什么影响。

需求曲线是按照下面这个式子画出来的:

注意这里横轴是Q,纵轴是P,所以斜率是1/Sb!
贸易会使S增加,也就是斜率会变小,曲线会变得更加平缓;
变得平缓之后,定价点在右边的企业——也就是成本低的好企业,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增加了。反之,成本低的坏企业所获的垄断利润减少了,而这些坏企业中吊车尾的那些,利润会掉到0以下,只能退出市场。
贸易成本和出口决定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出口的企业只占行业中的一小部分。这是贸易成本的存在导致的。

如图,如果在加上一个贸易成本t之后,企业的边际成本超过了门槛水平c*,那它就不能进行出口。
能进行出口的,是那些效率高的好企业;而出口本身又会增加这些好企业的规模,让它们的效率再上一层楼。
倾销

这张图中的两条边际成本线,可以理解为出口企业在本国市场售卖的边际成本以及出口到外国市场的边际成本。
当企业讲产品出口到国外时,它面临着更高的边际成本c_2,因此此时利润最大化的做法是收取比 国内市场的加价P_1-c_1 更低的加价 P_2-c_2。
即P_1-c_1>P_2-c_2;
又c_2=c_1+t;
则P_1-c_1>P_2-c_1-t;
因此P_1>P_2-t,即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定价(刨去关税)要低于国内市场。而这就是大多数国家所认为的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