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装备志:BTR-40
二战期间,苏联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三千多辆美国M3A1装甲车,除了从美国获得的装甲运兵车,苏联还使用自己现有的装甲车改装成运兵车来配给部队。

1944年苏联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国产装甲运兵车,设计人员们将嘎斯-63卡车的底盘进行修改与装甲车体结合,这让BTR-40上的一些零件还能跟嘎斯63的一些零件通用。
BTR-40的车体由钢板焊接,发动机前置,驾驶位居中,乘员舱在后。驾驶员位于左侧,车长在右侧,两人前面都有挡风玻璃。车长、驾驶员各有1侧门,门的上方有1观察缝隙。
乘员舱内可以乘坐8名步兵,步兵在上下车时只要拉开或推开两扇车门就可以。在车体的左侧安装有备用车轮。早期生产的车体上没有射击孔,后面生产的车辆开始每侧都有3个射击孔,在车尾的两个门上也开着射击孔。
驾驶舱顶和车体两侧各装1机枪架。机枪俯仰范围为-6°~+23.5°,可左右旋转45°。
1950年BTR-40进入苏联陆军服役,不仅负责搭载士兵行军赶路,还被军官当作指挥车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BRDM-1两栖侦察车进入苏联军队,这时候军官们就不去使用BTR-40作为指挥车而是去使用最新服役的BRDM-1。
乘员+载员:2+8人
全重:5.3吨
车长:5.0米
车宽:1.9米
车高:1.75米
1957年,苏联又在原BTR-40的基础上发展出了BTR-40B,在乘员舱上加装了装甲顶盖和4扇顶窗盖,但是乘员数量从原来的8人变成了6人。
后续BTR-40还安装上两挺14.5毫米机器发展出防空型,还有在铁路上巡逻使用的BTR-40zhd,这个型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装备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