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与书写的过程中生长出意义——《不虚此行》
上周去看了电影《不虚此行》,很喜欢。

电影讲述了一位以写悼词为生的文字工作者闻善在进行取材与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自我与创作意义的故事。
在影片中,悼词,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概括,是不能被一套套模板所概括的,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一样,所以悼词需要尽可能多的细节支撑。而这对于死者的家属、亲朋好友,甚至是素未谋面的人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一部作品选题非常具有人文关怀。
而本作主角闻善对于这一工作的上心与负责任也很让我很感动。他原是出于无奈,写剧本不成只好转行改写悼词谋生,但是他对工作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会仔细倾听每一个家属朋友的叙述与要求,同时也会拒绝一些送到手上的单子,只因提供的细节不够无法对其负责。
电影中,他说了一句台词我很喜欢:
“我不认为他是软弱。他很善良。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搞混。”
我想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吧。他很倔强,一直在做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明明不需要花这么多力气去做的,他却想要尽量做好对当事人负责,同时还想尽可能多的去挖掘、创造一些东西。在旁人看来,他这么做很傻。但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倾听与书写的过程中,逐渐生长出了意义。我想,或许这也是创作的意义吧。
除此之外,其实观影前我也在思考:对我来说,如何才是“不虚此行”地度过这一生呢?
我的回答是,能够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够了。不论他人如何看待,只要我自己知道它对我有意义、是荣S益人的,我就很满足。
如何定义有意义呢,我觉得就是能够去做让我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的事,对我而言就是写作、语言学习、能够帮助或影响启发到他人等等。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我也更加认识到了这一点。出于很多原因,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我们当下正在做的工作多么平凡卑微,想必也一定存在着其价值与意义。
就像闻善一样,虽然出于无奈,他从编剧改行写悼词,在他人看来是非常卑微的工作,他也为此经历了许多迷茫与痛苦,但是在倾听与交流的过程中,在反复书写的过程中,他也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与他人的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