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变”前的织田家六大军团为什么都是“某某道军团”?
“本能寺之变”之前,织田信长麾下有六大军团:柴田胜家的北陆道军团、羽柴秀吉的山阳道军团、明智光秀的山阴道军团、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南海道军团、泷川一益的东山道军团、德川家康的东海道军团。那么织田信长的六大军团的名字为什么都是“某某道军团”呢?

众所周知,日本在中国唐朝时期开始了向中国全面学习的改革,对地方区划的设计也不例外。奈良时代,日本大和王朝模仿中国的州将日本三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分为六十几个令制国。因为是模仿中国的州,所以日本的令制国都一个“州名”,比如甲州、上州、奥州等等。

中国唐朝是“两都(长安、洛阳)十道(开元年间改为十五道)”,日本也模仿唐朝将六十几个令制国划分为“五畿七道”。“五畿”指的是日本京都所在的五个令制国(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七道”则是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大和王朝的“五畿七道”和令制国体系虽然基本上名存实亡,但在地理概念上还是存在的。织田信长的六大军团也是按照“七道”划分战区的,比如柴田胜家军团的领地(越前国、能登国、加贺国、越中国)和主要功略目标上杉家的越后国都属于“北陆道”。

正因如此,织田信长的六大军团都是根据其战区所属的“道”命名的。比如柴田胜家军团的战区属于北陆道,故名“北陆道军团”;羽柴秀吉军团的战区属于山阳道,故名“山阳道军团”等等。于是织田家六大军团的名字都是“某某道军团”,直到“本能寺之变”前夕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