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合工作坊 | 录取情况介绍

北大-哈佛-普林斯顿三校联合数字人文暑期工作坊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自5月1日启动报名到5月31日结束,共收到分布在17个国家的277所高校863份报名申请。其中,中国高校205所(含香港地区7所、台湾地区4所、澳门地区2所),美国49所、英国29所、德国、韩国、新加坡各6所、俄罗斯5所,以及瑞士、爱尔兰、瑞典、西班牙、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著名高校。
报名情况简介
中国地区和海外地区报名人数居前十五的高校列表如下:

申请者年级分布从大学二年级起,到硕士全年级、博士全年级、博士后、青年教师都有,其中以硕士生居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课程通知中明确说明仅招收少数青年教师,来自青年教师的申请数仍然超过105人,这说明数字人文的教学需求十分广泛而强烈。
申请者所填写的专业门类达4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古代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图书情报与档案、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中国哲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充分体现了数字人文的跨学科特性。

学员录取说明
报名人数之多、地区分布之广、高校多样性之丰富,远远超出课程组织的预期。作为一门以项目实践和团队协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要求授课导师与学员项目团队密切交流,学员人数因此而受限。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团队经过多次研讨,通过增设助教团队、优化项目指导策略等手段,最终将招生比例扩充至超过1:10。主要录取原则如下:
工作坊面向在读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此,①本科二年级及以下申请者不予考虑;②仅录取在读学生(或已被某高校录取要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③吸收少数有能力参与课程指导的青年教师。
工作坊的目标不是普及数字人文知识,而是数字人文前沿问题的项目实践。因此,优先录取已有相关技能基础的学员。
本期工作坊以中国古代历史为研究材料,指导老师也大多来自历史学。因此,主要录取历史学、思想史、文献学、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等相关背景的学员。
考虑数字人文项目团队跨学科交叉的特点,文科背景和理工科背景学员按照一定的比例招收。
在录取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顾及学员来源学校及国家地区分布的多样性。
非常感谢大家对数字人文国际联合暑期工作坊的支持!非常遗憾不能满足所有申请者的学习愿望。未来,北大-哈佛-普大数字人文教学团队将通过分享课程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数字人文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数字人文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