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ADAMTS-7介导球囊损伤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新生内膜形成
师姐说这是孔老师组的发家文章(

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的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的关键病理过程。正常情况下SMC包裹在ECM中,当基质水解酶激活,会使SMC迁移。
ADAMTS:具有凝血反应蛋白基序的崩解素和金属蛋白酶(ADAMTs);
ADAMTS-7可以直接结合并可能降解软骨中的ECM蛋白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并与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关。而COMP在病理ECM重塑和SMC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会想到ADAMTS-7与血管疾病中平滑肌迁移的关系。
Result1:ADAMTS-7在颈动脉损伤新生内膜中的表达
球囊损伤小鼠模型,取颈动脉染色,损伤后ADAMTS-7染色水平明显更深。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主要定位于中膜。

追踪损伤后的时间,在24h内ADAMTS-7水平下降,在损伤后4-14天内升高,在第7天达到最大表达

Result2: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VSMCs中的增强ADAMTS-7表达
由于ADAMTS-7主要在损伤后血管表达,于是用不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刺激原代VSMC,在此处特别关注了TNF-α,其对ADAMTS-7表达量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Result3:NF - κB和AP-1介导TNF-α在原发VSMCs中诱导的ADAMTS-7
两种病毒降低ADAMTS-7的表达。/////但是这是什么东西啊

Result4:ADAMTS-7促进vsmc迁移
腺病毒过表达ADAMTS-7,细胞迁移能力增强,活性升高

Result5:ADAMTS-7加重内膜增厚
体内实验,腺病毒直接递送到损伤血管壁,过表达ADAMTS-7。损伤后第四天内皮细胞积聚变多。这些更可能是迁移细胞而非增殖细胞(why)

损伤后第七天,过表达ADAMTS-7的血管内膜面积更大。

Result6:siRNA敲低ADAMTS-7抑制VSMC迁移

Result7:siRNA敲低ADAMTS-7在体内损伤反应中改善新生内膜形成
上一个模块在体外证明敲低ADAMTS-7可以降低内皮细胞的迁移性,这一部分在体内验证敲低ADAMTS-7是否可以改善新生内膜形成
先用Alexa Fluor 555荧光染色证明了siRNA成功转染。可以观察到内膜增厚减弱


从7到14天,ADAMTS-7 siRNA处理的动脉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的比例明显低于scramble siRNA处理的动脉。相比之下,两种处理下外弹性板的介质面积和周长没有差异。

Result8:ADAMTS-7通过降解COMP促进VSMC迁移
在损伤动脉中,完整COMP减少,COMP碎片增多,表明在损伤后COMP发生了降解。

在VSMC中过表达ADAMTS-7,COMP降解增加。

损伤后7天,颈动脉过表达/敲低ADAMTS-7,观察COMP降解情况。

COMP本身可以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减小内膜厚度。

这篇文章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ADAMTS-7,以及可能参与下游的COMP。不过COMP部分做得并不深入。
总结一下思路:首先测损伤后ADAMTS-7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追踪时间做western),探究表达量上升的原因(用不同生长因子刺激VSMC,确定TNF-α,然后确定中间的AP-1和NF-κB),然后是ADAMTS-7的功能(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加厚损伤后内膜等等,几乎每一项都做了体内/外和腺病毒过表达/siRNA敲低的双向验证),然后验证COMP的参与(过表达/敲低ADAMTS-7,看COMP的降解情况)。不太明白的是最后一步,研究COMP可以抑制迁移等功能(疑惑的点:感觉很突兀,难道前人没有研究吗?另外如果确实没有研究过,这一部分为什么没有同时处理ADAMTS-7和COMP?文中不处理ADAMTS-7只处理COMP的做法并不能确定COMP参与这条通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