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45 肯定和否定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这两个互相对立的环节。肯定方面是指在矛盾双方中占主要地位、支配地位的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占次要地位、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肯定和否定关系上的具体表现。肯定和否定是互相依存的。事物发展过程的每一环节,既是肯定,又是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1]肯定和否定经过矛盾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肯定转化为否定,否定转化为肯定。例如,资产阶级是作为否定方面存在于封建社会之中,当资产阶级否定了封建社会,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它就转化为新的肯定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否定方面是无产阶级,经过不断的斗争,又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也就转化为新的肯定方面。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这样不断的交替过程中前进的。一般说来,每经过一次否定,事物就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2]无论是自然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如此。事物经过不断的否定,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同时,这个过程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否定方面要战胜肯定方面不是一次较量能够完成,而是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高潮和低潮、前进和倒退、扩大和缩小等等,体现了斗争的曲折性。例如革命人民总是沿着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这样一条反复、曲折的道路而达到胜利的。
辩证法的否定,即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但它不是简单地抛弃肯定方面,而是辩证的扬弃过程,即抛弃旧事物中的糟粕,保存其中的精华。例如,对于中国和外国的文化遗产“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3]
掌握辩证法的肯定否定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养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尽量避免在工作中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自觉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懂得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反复和曲折,都能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21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69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9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