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矫系列】嘴凸、下巴后缩、地包天,孩子什么情况需要早期矫正?

关于早期矫正、口呼吸、腺样体面容的话题总是很火,
有人焦虑、有人内卷、有人坦然接受孩子的一切。
在益芽,
我们经常会“劝退”,
在现阶段不太适合或不需要进行早期矫正的小同学们。
从正畸和健康的角度来说,
当孩子出现了矫正指征时,
家长可以选择继续观察或马上矫正。

相对于传统12岁开始矫正,
让孩子从6岁起接受正规治疗,
医生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
防范更多的风险,
比如降低拔牙风险、调整脸型等。

为了收获更理想的矫治效果,
家长和孩子也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牙齿问题比较“佛系”,
不想太“卷”、太早矫正,
我们仍然建议家长在孩子10岁前咨询正畸方案。
今天,
我们和大家聊一聊,
《哪些牙齿问题需要替牙期or早期矫正》。

一、什么是早期矫正?
早期矫正是指小朋友在乳、替牙期针对牙齿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和引导的正畸治疗。一般来说,乳牙期和替牙期是孩子颌骨和牙槽骨快速发育的高峰期,因此亦能解决更多的颌面问题,我们将这个阶段的治疗称为“早期矫治”,早期矫治的最佳年龄是6-12岁。

二、需要早期矫正的情况
孩子什么情况需要进行早期干预?这是很多网友都在问的问题。是否需要早期矫正,益芽有一套规范的标准,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种情况:
1、 影响脸型发育的问题
如果小朋友的牙齿问题影响到了脸型,比如面下三分之一越长越歪、嘴越来越突、下巴后缩,这些问题一定要尽早干预。如果不干预,孩子的脸型就会一直维持这种“错误”的生长趋势,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2、 影响骨骼生长的问题
孩子生长发育潜力比较大,通过早期矫正,控制上颌前突、改变牙弓宽度和形态、促进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控制、预防、甚至解决骨性错颌畸形。

比如,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牙弓狭窄以及反颌(地包天)等案例,通常不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得到自我纠正,反而会继续加重。

如果在替牙期进行干预,正畸医生可以利用孩子的生长潜力引导颌骨、牙齿往好的方向生长,避免将来出现更严重的骨性问题。这就好比一棵小树苗,想要小树长好,就需要从萌芽开始干预,引导它往正确的位置和方向上生长。

早期矫治不只是解决孩子牙齿的问题,更多的是解决骨骼的问题,不用等到换完牙才去做矫正。
3、 后期手术风险高的问题
——避免埋伏牙开窗手术(因牙列拥挤导致埋伏牙)
早期矫正可以避免二期矫正或降低二期矫正难度,能够避免埋伏牙或降低正颌手术的几率,比如有些特别严重的骨性问题。无论是前突还是地包天,等到孩子18岁后再矫正,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正颌手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有些孩子因为牙床过分拥挤,可能导致牙齿埋伏在牙床里面(也叫“埋伏牙”),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开窗手术+埋伏牙牵引去保住牙齿。

如果在替牙期就进行早期干预的话,正畸医生利用孩子的生长潜力,能更容易、更好地促进颌骨及牙槽骨改建,控制好牙齿萌出的轨道。当骨骼正常了、牙齿萌出正常了,咬合功能也正常了,等到换牙后自然也不需要再进行正畸治疗或正颌手术了。

除上述这三种情况之外,恒牙阻生不能按时萌出、双排牙、孩子经常把自己的颊黏膜或颚部咬伤等情况也建议面诊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做早期干预。
特别提醒家长们,我们需要多关注孩子口腔的异常情况,比如不良口腔习惯(咬嘴唇,吮手指、口呼吸等),这也是导致孩子出现错颌畸形的关键因素之一。

陈奇院长寄语:
如果家长无法鉴别孩子的牙齿情况,又担心错过矫正“黄金期”,建议在孩子7岁左右(不晚于10岁)带去找专业的正畸医生面诊。错颌畸形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从内到外”、“从小到大”的,不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以及口腔健康。

在益芽,我们有大量早期矫正病例的研究。除了纠正孩子的错颌畸形之外,我们在孩子脸型的引导发育、肌肉的训练方面也摸索了更多好方法,感谢家长和孩子们跟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了更多美好的笑容。

*温馨提示:本文效果示意图仅供科普参考,患者存在个体差异,需经医生诊断评估。本文科普内容不可替代「线下就诊」,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至正规医疗机构,由正畸专科医生进行诊治。个人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