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分享三

2023-06-22 20:00 作者:汉硕考研大然然  | 我要投稿

 

《侍坐》作者简介

1. 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论语》),共有(二十篇)。

2. 孔子字(仲尼)。


《侍坐》注释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

2. 《论语》:“且知方也”,其中“方”的意思是(道理)。“千乘之国”,其中“乘”的意思是(兵车)。

《侍坐》文章详解

3. 《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甘于淡泊)。 

4. 在《侍坐》一文中,孔子所赞许的学生是(曾皙)。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侍坐》中孔子以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的性格:孔子,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循循善诱。子路,志向远大,直爽豪放,相当自负。冉有、公西华,小心谨慎,格外谦虚。曾皙,淡泊洒脱,好学勤问。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语、神态、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齐桓晋文之事》作者简介

1. 提出“民贵君轻”的是(孟子),名轲,字(子舆),曾游说过的君王有(齐宣王、梁惠王)。

2. 先秦散文作家,属于战国时代的有(孟子、庄子、墨子)。

3. 出自《孟子》的作品有(《齐桓晋文之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齐桓晋文之事》文章内容  

1.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指的是(士)。

2. 孟子所提出的仁政主张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 按照孟子的仁政理想,要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必须做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4. 成语“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成语“缘木求鱼”出自(《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文章详解  

1. 《齐桓晋文之事》中与孟子对话的是(齐宣王)。

2. 《齐桓晋文之事》的推理方法:(1)从以羊易牛推出实行仁政的根据;(2)从邹人与楚人战推 出齐宣王实行霸道必败;(3)从由牛及人的恻隐之心提出推恩是实行仁政的途径。

3. 写出《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三个比喻,说明所包含的道理:“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 “为长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为”的区别;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手段称霸的荒谬。

4. 简要分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孟子根据齐宣王心理,先肯定他有实行仁政的仁慈之心。然后指出其现在的做法无法达到目的,强调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拥护。最后提出仁政的具体内容,宣扬自己的主张。整个过程因势利导,始终掌握主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分享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